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 吴元会: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剧目——《文昌第一福》剧评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9-26    点击:45

《文昌第一福》:川剧新辉,福满人间

吴元会

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创新研究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川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以其独特唱腔、精彩表演和丰富内涵,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2024年9月18日和19日晚,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在成都新声剧场上演。该剧作为“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优秀入选剧目,以深刻主题、精湛表演和创新手法,赢得观众喝彩,为川剧发展注入活力。

一、题材之妙: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乐章

《文昌第一福》在题材选择上独具匠心,以绵阳梓潼的非遗项目“文昌年画” 为切入点,讲述来自马来西亚华裔青年天天追寻奶奶念叨的“文昌第一福”,引出祖孙三代五十年悲欢离合终团圆的故事。文昌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剧中展现年画制作工艺和寓意,凸显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天天的寻宝过程体现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挑战,该剧给出答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文昌第一福.jpg

二、表现手法:传统与现代的精彩融合

导演兼编剧唐虎在该剧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中西结合和古今融合的方式,将传统川剧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在舞台艺术发展方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与探索。

(一)“歌队”式的旁白推进

剧中贯穿全剧的人物李扯白,带领一帮青年男女,在每场剧的间歇中集体出场,用紧扣心弦的川剧打击乐配以滑稽幽默夸张的群体表演,向观众述说着剧情的发展以及村民们内心的想法。这种“歌队”式的表现方式,源自古希腊歌剧,非常巧妙而生动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它既替代了部分传统川剧的帮腔,又为剧情增添了一份现代感。李扯白这个人物形象圆头圆脑自带喜感,他的思想和言行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内心真实想法,这一表现方式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他的表演,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思考进而进一步感受到川剧的人物刻画内在魅力。

(二)“镜像”式的内心描写

“镜像”式的表现手法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在剧中,奶奶观看天天传来的挂年画视频时,舞台上左边是奶奶观看视频,右边则展现奶奶所观看的视频内容期间奶奶多次按下暂停键,右边的画面也随之停止。这种表现方式让剧中的人物相互对应,达到了表达剧情发展的需要。

在山爷爷的梦中回忆中,导演再次采用了“镜像”的表现手法,让山爷爷与自己的过去对话,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和良心与私心的斗争。这种内心心象与外在形象的斗争,真实而感人,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这种思维空间的舞台外化表现手法,在展现剧情时特别有震撼力,也体现了该剧的艺术张力。

文昌第一福3.jpg

(三)“隔断”式的舞台布局

剧中村支书玉兰的扮演者蒋淑梅,将玉兰这位女主角的形象演绎感人至深。在玉兰与母亲见面的场景中,导演刻意在舞台上设计了一道门,将玉兰与母亲分别隔断在门里门外。这种“隔断”式的舞台布局,真实而艺术地展现了她们母女俩经过半个世纪的分离之后的再次相聚时,那种既期盼又担忧还略带惶恐的真实心态。当她们跨越那扇象征着分离五十年之久的家门,再次重逢相拥之时,剧情达到了情感的高潮。这种舞台布局不仅增加了剧情的张力,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

三、舞台之美:时代化的艺术呈现

《文昌第一福》在舞台艺术的展现上,无疑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美学探索,它将传统川剧的精髓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巧妙融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该剧不仅高水平地再现了传统川剧的代表性唱腔与打击乐的独特韵味,更在舞台上大胆引入了现代歌舞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蒋淑梅的唱腔表演,无疑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她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将川剧唱腔的低音委婉、中音柔美、高音高亢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直击观众的心灵深处,将剧场氛围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而川剧那独具特色的锣、鼓、钹、子、铰子等打击乐,更是为该剧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它们在不同场景中巧妙运用,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以及剧情的烘托渲染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打击乐与剧情紧密相连,如同起伏的心跳一般,推动着剧情的不断发展。

同时,该剧还巧妙地将现代歌舞融入其中,这种歌舞既保留了川剧的元素,又紧扣剧情推进,更是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为剧情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观众在欣赏川剧的同时,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展现方式,无疑为川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主题之深:新时代的“五福临门”

剧末,山爷爷和奶奶带领大家绘制文昌年画绝活“天下第一福”,表达重逢团圆的美好和文化传承。“锣鼓打响了——福来了”一句响亮的台词点明主题,即:锣鼓响福、年画送福、文昌喻福、共同祈福、乡村幸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五福临门”此主题升华内涵,让观众感悟福的意义,不仅是物质富足,更是精神满足,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生活态度。

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犹如一座横跨时空的桥梁,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以其创新的题材、多元的表现手法和舞台呈现,为历史悠久的川剧艺术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该剧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却又敏锐地聚焦于现代社会的脉动,通过一系列动人心弦的故事,将传统韵味与创新精神进行了完美地融合。

剧中,玉兰等代表人物犹如璀璨的星辰,他们坚守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航者,更是文昌文化这片精神家园的坚定守护者。同时,《文昌第一福》还深刻体现了全球华人对以文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与遵循。这部剧作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跨越千山万水,将海外华裔与祖国的情感紧紧相连,共同诉说着对中华文化的无限热爱与眷恋。

《文昌第一福》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它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之旅,引领着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我们坚信,以《文昌第一福》为代表的现代川剧,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勇攀艺术高峰,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文昌第一福》:川剧新辉,福满人间

吴元会

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创新研究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川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以其独特唱腔、精彩表演和丰富内涵,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2024年9月18日和19日晚,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在成都新声剧场上演。该剧作为“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优秀入选剧目,以深刻主题、精湛表演和创新手法,赢得观众喝彩,为川剧发展注入活力。

一、题材之妙: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乐章

《文昌第一福》在题材选择上独具匠心,以绵阳梓潼的非遗项目“文昌年画” 为切入点,讲述来自马来西亚华裔青年天天追寻奶奶念叨的“文昌第一福”,引出祖孙三代五十年悲欢离合终团圆的故事。文昌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剧中展现年画制作工艺和寓意,凸显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天天的寻宝过程体现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挑战,该剧给出答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文昌第一福.jpg

二、表现手法:传统与现代的精彩融合

导演兼编剧唐虎在该剧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中西结合和古今融合的方式,将传统川剧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在舞台艺术发展方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与探索。

(一)“歌队”式的旁白推进

剧中贯穿全剧的人物李扯白,带领一帮青年男女,在每场剧的间歇中集体出场,用紧扣心弦的川剧打击乐配以滑稽幽默夸张的群体表演,向观众述说着剧情的发展以及村民们内心的想法。这种“歌队”式的表现方式,源自古希腊歌剧,非常巧妙而生动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它既替代了部分传统川剧的帮腔,又为剧情增添了一份现代感。李扯白这个人物形象圆头圆脑自带喜感,他的思想和言行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内心真实想法,这一表现方式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他的表演,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思考进而进一步感受到川剧的人物刻画内在魅力。

(二)“镜像”式的内心描写

“镜像”式的表现手法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在剧中,奶奶观看天天传来的挂年画视频时,舞台上左边是奶奶观看视频,右边则展现奶奶所观看的视频内容期间奶奶多次按下暂停键,右边的画面也随之停止。这种表现方式让剧中的人物相互对应,达到了表达剧情发展的需要。

在山爷爷的梦中回忆中,导演再次采用了“镜像”的表现手法,让山爷爷与自己的过去对话,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和良心与私心的斗争。这种内心心象与外在形象的斗争,真实而感人,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这种思维空间的舞台外化表现手法,在展现剧情时特别有震撼力,也体现了该剧的艺术张力。

文昌第一福3.jpg

(三)“隔断”式的舞台布局

剧中村支书玉兰的扮演者蒋淑梅,将玉兰这位女主角的形象演绎感人至深。在玉兰与母亲见面的场景中,导演刻意在舞台上设计了一道门,将玉兰与母亲分别隔断在门里门外。这种“隔断”式的舞台布局,真实而艺术地展现了她们母女俩经过半个世纪的分离之后的再次相聚时,那种既期盼又担忧还略带惶恐的真实心态。当她们跨越那扇象征着分离五十年之久的家门,再次重逢相拥之时,剧情达到了情感的高潮。这种舞台布局不仅增加了剧情的张力,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

三、舞台之美:时代化的艺术呈现

《文昌第一福》在舞台艺术的展现上,无疑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美学探索,它将传统川剧的精髓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巧妙融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该剧不仅高水平地再现了传统川剧的代表性唱腔与打击乐的独特韵味,更在舞台上大胆引入了现代歌舞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蒋淑梅的唱腔表演,无疑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她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将川剧唱腔的低音委婉、中音柔美、高音高亢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直击观众的心灵深处,将剧场氛围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而川剧那独具特色的锣、鼓、钹、子、铰子等打击乐,更是为该剧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它们在不同场景中巧妙运用,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以及剧情的烘托渲染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打击乐与剧情紧密相连,如同起伏的心跳一般,推动着剧情的不断发展。

同时,该剧还巧妙地将现代歌舞融入其中,这种歌舞既保留了川剧的元素,又紧扣剧情推进,更是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为剧情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观众在欣赏川剧的同时,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展现方式,无疑为川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主题之深:新时代的“五福临门”

剧末,山爷爷和奶奶带领大家绘制文昌年画绝活“天下第一福”,表达重逢团圆的美好和文化传承。“锣鼓打响了——福来了”一句响亮的台词点明主题,即:锣鼓响福、年画送福、文昌喻福、共同祈福、乡村幸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五福临门”此主题升华内涵,让观众感悟福的意义,不仅是物质富足,更是精神满足,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生活态度。

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犹如一座横跨时空的桥梁,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以其创新的题材、多元的表现手法和舞台呈现,为历史悠久的川剧艺术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该剧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却又敏锐地聚焦于现代社会的脉动,通过一系列动人心弦的故事,将传统韵味与创新精神进行了完美地融合。

剧中,玉兰等代表人物犹如璀璨的星辰,他们坚守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航者,更是文昌文化这片精神家园的坚定守护者。同时,《文昌第一福》还深刻体现了全球华人对以文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与遵循。这部剧作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跨越千山万水,将海外华裔与祖国的情感紧紧相连,共同诉说着对中华文化的无限热爱与眷恋。

《文昌第一福》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它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之旅,引领着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我们坚信,以《文昌第一福》为代表的现代川剧,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勇攀艺术高峰,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