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指导
贴近时代 强化引领 深化改革 推进全省文艺繁荣发展新跨越
(2012年全省局长会议暨艺术创作工作会议讲话稿)
作者: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兆权    发布时间:2012-04-05    点击:7861

一、2011年全省艺术创作的简要回顾

2011年是全省艺术创作生产极为重要的一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三周年,这既为全省艺术创作提供了特殊而广袤的创作源泉,又为实现文艺的全面繁荣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的召开,昭示着我省的文化建设进入了又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年来,全省文化系统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在机制创新、市场培育上狠下功夫;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到文艺创作有抓手,文化体制改革有亮点,文艺发展有特色,队伍建设有成效,全省文艺舞台更加活跃,全省艺术创作迎来了加速发展时期。

——坚持现实题材引领主旋律创作。2011年度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坚持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历史节点,贴近现实生活,坚持以现实题材引领全省艺术创作。围绕灾后重建,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题,创作了《感恩祖国》、《感恩共产党》、《百年之路》等“感恩”系列综艺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注重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中去挖掘和拓展创作主题,创演了川剧《尘埃落定》、《杨汉秀》、《槐花几时开》,话剧《大川之灵》、《槐花大院》,舞剧《红军花》,京剧《魂系油气田》,音乐剧《燃烧的雪野》,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曲艺音乐剧《锦娘》、综艺歌舞《大美四川》、器乐音画《情歌中国》等剧目。这批剧目从多种舞台形式和不同角度展示了四川在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的革命史、创业史和奋斗史,回顾和重温了党在峥嵘岁月里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生动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在建党九十周年和灾后重建三周年之际,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群众好的时代最强音,为全川人民落实省委“两个加快”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助力,充分体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舞台艺术创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精神风貌。去年7月,舞剧《红军花》、话剧《大川之灵》和京剧《魂系油气田》还晋京参加了全国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现代戏展演活动,我省入围剧目数量居全国首位,赴京展演期间受到文化部等部委的一致肯定,集中突显了我省艺术创作的新成果、新水平和新风貌。

    ——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和重点作品创作滚动计划。在年度创作工作中,我们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打造舞台艺术精品。舞剧《红军花》、川剧《夕照祁山》、京剧《魂系油气田》、川剧《尘埃落定》、音乐剧《燃烧的雪野》、豫剧《娘》、歌剧《娥加美》分别荣获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剧目奖、全国京剧节二等奖、第二届豫剧节剧目奖、首届中国歌剧节剧目奖。同时,一大批优秀节目如成都市艺术学校的舞蹈《凤悲鸣》、乐山市歌舞团的舞蹈《手重生》、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舞蹈《春到百合开》、四川音乐学院的舞蹈《你是一首歌》、西南民族大学的舞蹈《珞惹月》等在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上取得一金二银二铜三优的优秀成绩,并摘得全国地方院团的唯一金奖。我省曲艺团的3个节目在第六届全国曲艺比赛上摘得优秀奖。获奖层次之高,获奖剧目之多,居近年之最。事实证明,我省艺术创作实力已经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坚持一地一品牌战略,全省文艺舞台异彩纷呈。各地依托特色地域民俗文化,整合优势资源,做实做强文化品牌。成都市的京剧《魂系油气田》,宜宾市的川剧《槐花几时开》、甘孜州的歌舞《高原风》、自贡市的杂技舞蹈情景剧《天上街市》、南充市的民俗风情剧《蜀红》、广安市的川剧《杨汉秀》、乐山市的歌舞《天下峨嵋》以及都江堰放水节开幕式等剧节目,充分彰显了市州文化底蕴和创作实力。这批剧目既有我省代表性地方剧种川剧,还有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时尚现代的音乐剧,中西融合的歌剧、舞剧,以及歌舞诗画、器乐音画等,更有从曲艺中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曲艺音乐剧,金钱板音乐剧等新创剧种,令我省的文艺舞台呈现出全面繁荣,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绚丽多姿的良好发展态势。通过我省戏剧文华奖的评选活动,为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演艺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遇,加强了院团之间的横向交流,拓宽了演出渠道,一批如《红军花》的主演林晨、卿庆,《槐花几时开》的主演沈敬东,《杨汉秀》的主演周剑虹等优秀演员,绵阳的陈虎、成都的张勇等编创人员的涌现,以及“一度梅”王玉梅、胡瑜斌,“二度梅”陈巧茹等这一批优秀人才夯实了我省人才队伍,巩固和优化了我省文艺人才梯次发展的结构,为各地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深化改革,转制院团充满生机,民营院团充满活力。省歌舞剧院、成都市艺术剧院成功转型,创作上演了一批优秀剧节目。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新创的《大美四川》、《红军花》等一批剧节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社会公演场次已达100多场,演出收益100余万元;成都市川剧院与德阳市杂技团合作编创的《川剧秀》进军成都市场,已演出300多场,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省民营院团日益活跃,成为我省文艺创作的重要一部分,绵阳市禹羌文化发展公司的情景歌舞剧《大北川》摘得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金奖的同时将进驻新北川演出市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各个改制院团各展所长,积极开拓海外演出市场,纷纷远赴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交流演出,传播四川艺术,增强四川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由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多彩四川》文艺演出随蒋巨峰省长赴印交流,产生广泛影响,并受到我驻外机构的高度评价。遂宁市杂技团的《双人倒立技巧》摘得第五届莫斯科国际马戏节金奖。2011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1000余名选手、300多个新创节目来自社会各界。其中,艺术院校、民营院团力量已成为我省舞蹈创作的一支突出劲旅。四川音乐学院的《你是一首歌》、成都市艺术学校的《凤悲鸣》、西华大学的《我从山中来》、成都体育学院的《心网》等已成为舞蹈大赛的亮点,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我省参加全国舞蹈比赛储备了充足力量,进一步夯实了四川舞蹈大省的社会基础。

——还戏与民,服务大众,面向基层办赛事各项重大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在建党90周年期间举办的“《感恩祖国》——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型主题文艺晚会”,采取群众参演和舞台表演以及电视转播相结合的方式,向全国、全社会传递出了四川人民感恩祖国、感恩共产党、感恩人民的心声。2011年举办“颂歌献给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剧目展演”,共有新创《巴山魂》、《蜀红》、《燃烧的雪野》等剧目20余台,在蓉城集中上演,历时五个月,本次展演共有来自省、市、县三级专业院团和民营职业剧团及群文系统的45家演艺单位,演出50余场,大约10万观众享受了这一场视听盛宴,文化惠民的宗旨得到彰显。

在南充市成功举办了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作为我省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盛会,此次比赛共收到100多个作品,坚持开门办赛事,创新办赛模式,邀请群众担任评委,开展舞台表演和广场比赛相结合的形式,在为当地群众奉献精彩演出的同时,为小戏小品艺术创作生产搭建了展示平台。同时,和达州市共同举办的全国新农村艺术节文艺展演,“农民演,演农民”,既是聚焦新农村的一次艺术盛会,更是一次农民群众的文化节日。

此外,我们还深入开展优秀舞台剧节目下基层活动,鼓励各级艺术院团走进社区、部队、厂矿、学校,全年采购优秀剧目20余个,组织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两次赴地震灾区青川、汶川等地慰问演出,组织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赴达州慰问基层,全省全年共计开展送戏下乡3981场。

——坚持深入推进四川美术工作。积极推进“巴蜀画派”建设。组织“巴蜀画派”十二五专项规划讨论座谈会,全面启动全省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全省画院优秀创作研究扶持计划。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和四川电视台组织推介了一批巴蜀画派的代表人物,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北京举办了《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受到首都人民热烈欢迎。与省文联、现代工笔画院等共同主办了“百名画家进灾区,笔绘龙门新面貌”活动及大型画展,展出了尼玛泽仁、王天胜、祁恩进、郭东健、陈子、桑建国等70余位画家的写生创作作品约260幅,反映了5·12汶川地震后3年来重建的伟大成果和灾区人民自信自立、自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2012年全省艺术创作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精品艺术创作生产不动摇,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动摇,坚持文化惠民、还戏于民不动摇,坚持实施人才战略不动摇,全面提速艺术创作,开启我省文艺繁荣的新局面。

    (一)、坚持现实题材创作不动摇,努力奉献更多的舞台艺术精品

2012我省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升文化产品品质,突出社会效益,坚持实施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计划,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艺术创作引导扶持工程”、“名家名剧名团工程”、“国家美术收藏捐赠”等重点项目。

——围绕重大主题开展艺术创作。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契机,举办纪念座谈、演出展览活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委十次党代会召开,围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重大主题,组织重点艺术作品创作生产,举办重点剧目展演活动并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展演。以振兴川剧30年为契机,举办振兴川剧30年研讨会、纪念大会和振兴川剧30年纪念演出周。储备一批优秀的剧节目,创作一批讴歌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作品,上演一批具有四川气派、巴蜀风格、地域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

——积极参加全国重大赛事活动。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龙头,汇集我省民族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和优秀节目,集中打造一台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民族歌舞晚会《天府吉祥》。积极组织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第六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第31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第十届全国声乐比赛、第十届全国杂技比赛、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双年展等活动。落实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积极组织筹备四川艺术节。

——深入推进四川美术工作。以推动“巴蜀画派”建设为抓手,实施国家美术发展计划,对美术创作、收藏、研究、交流、普及等项目予以扶持和引导,鼓励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建立国家美术收藏目录,启动四川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推动美术馆免费开放工作,推动美术馆达标升级,确立我省在全国美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重点办好迎接十八大全省美术展和“中国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大型国画展,为参加第十届艺术节储备优秀作品。

    (二)、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创新艺术创作生产机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提高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坚定改革的信念和信心,推动文化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

——坚持政府引领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今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中央交付我省的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改制院团扶持力度,资金投入要向改制院团倾斜,大力扶持改制院团及民营院团的重点剧目。加强改制院团与民营院团的合作,鼓励在重大艺术活动中吸引社会优秀演艺资源参与,实现国有和民营院团资源有效整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创新评奖方式方法,加强优秀作品引导推广,建立健全艺术创作生产激励机制,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创作的新机制。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为文化走出去战略创作生产和储备一批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特色独具的优秀艺术作品。鼓励文化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创新交流方式方法,构建人才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盈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壮大对外文化交流队伍,增强我省艺术成果在国内、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坚持还戏于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还戏于民,推进文化民生工作。

 ——鼓励广大艺术家贴近火热现实生活。按照中央“走转改”的要求,建立编创人员深入生活常态机制,鼓励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省情,真切感受实情,增进群众感情,找准艺术创作的切入点,鼓励原创,不断创新,力求创作大量聚焦现实、艺术精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具有四川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新颖之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还戏于民、文化惠民将剧目演出场次及群众满意度纳入检验文艺作品成败的关键评价标准,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的科学评价标准。将文艺作品演出场次作为各项评奖的重要条件。

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下乡长效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大优秀艺术作品的推广力度,鼓励文艺院团服务基层群众,还戏于民。继续举办和开展文化列车活动,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和拓展“高雅艺术进社区、下基层、进校园”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坚持人才兴文不动摇,建设一支高素质艺术创作队伍。

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继续实施文化名家工程,培养一批既受我省人民喜爱,又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艺术代表人物。

——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推动全省艺术人才学历结构、职级专业结构、地域分布进一步优化,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通过重点剧目创作、重点剧目项目制和签约制等多种文艺活动形式,实现人才资源优化组合。着力构建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艺术创作工作者的智慧和积极性,多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

——营造和谐奋进的艺术创作生产氛围。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褒奖激励重点文艺批评刊物和文艺批评文章,倡导科学、求实、客观和理性的文艺批评风气。办好“川剧网”和“艺术创作网”等专业艺术宣传窗口,提供艺术创作学习交流平台,加强我省文艺创作的传播,营造“出人、出戏、出效益、出影响”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为我们勾画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时代呼唤优秀的文艺作品,人民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团结拼搏,负重前行,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全川文艺创作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一、2011年全省艺术创作的简要回顾

2011年是全省艺术创作生产极为重要的一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三周年,这既为全省艺术创作提供了特殊而广袤的创作源泉,又为实现文艺的全面繁荣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的召开,昭示着我省的文化建设进入了又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年来,全省文化系统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在机制创新、市场培育上狠下功夫;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到文艺创作有抓手,文化体制改革有亮点,文艺发展有特色,队伍建设有成效,全省文艺舞台更加活跃,全省艺术创作迎来了加速发展时期。

——坚持现实题材引领主旋律创作。2011年度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坚持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历史节点,贴近现实生活,坚持以现实题材引领全省艺术创作。围绕灾后重建,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题,创作了《感恩祖国》、《感恩共产党》、《百年之路》等“感恩”系列综艺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注重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中去挖掘和拓展创作主题,创演了川剧《尘埃落定》、《杨汉秀》、《槐花几时开》,话剧《大川之灵》、《槐花大院》,舞剧《红军花》,京剧《魂系油气田》,音乐剧《燃烧的雪野》,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曲艺音乐剧《锦娘》、综艺歌舞《大美四川》、器乐音画《情歌中国》等剧目。这批剧目从多种舞台形式和不同角度展示了四川在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的革命史、创业史和奋斗史,回顾和重温了党在峥嵘岁月里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生动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在建党九十周年和灾后重建三周年之际,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群众好的时代最强音,为全川人民落实省委“两个加快”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助力,充分体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舞台艺术创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精神风貌。去年7月,舞剧《红军花》、话剧《大川之灵》和京剧《魂系油气田》还晋京参加了全国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现代戏展演活动,我省入围剧目数量居全国首位,赴京展演期间受到文化部等部委的一致肯定,集中突显了我省艺术创作的新成果、新水平和新风貌。

    ——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和重点作品创作滚动计划。在年度创作工作中,我们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打造舞台艺术精品。舞剧《红军花》、川剧《夕照祁山》、京剧《魂系油气田》、川剧《尘埃落定》、音乐剧《燃烧的雪野》、豫剧《娘》、歌剧《娥加美》分别荣获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剧目奖、全国京剧节二等奖、第二届豫剧节剧目奖、首届中国歌剧节剧目奖。同时,一大批优秀节目如成都市艺术学校的舞蹈《凤悲鸣》、乐山市歌舞团的舞蹈《手重生》、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舞蹈《春到百合开》、四川音乐学院的舞蹈《你是一首歌》、西南民族大学的舞蹈《珞惹月》等在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上取得一金二银二铜三优的优秀成绩,并摘得全国地方院团的唯一金奖。我省曲艺团的3个节目在第六届全国曲艺比赛上摘得优秀奖。获奖层次之高,获奖剧目之多,居近年之最。事实证明,我省艺术创作实力已经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坚持一地一品牌战略,全省文艺舞台异彩纷呈。各地依托特色地域民俗文化,整合优势资源,做实做强文化品牌。成都市的京剧《魂系油气田》,宜宾市的川剧《槐花几时开》、甘孜州的歌舞《高原风》、自贡市的杂技舞蹈情景剧《天上街市》、南充市的民俗风情剧《蜀红》、广安市的川剧《杨汉秀》、乐山市的歌舞《天下峨嵋》以及都江堰放水节开幕式等剧节目,充分彰显了市州文化底蕴和创作实力。这批剧目既有我省代表性地方剧种川剧,还有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时尚现代的音乐剧,中西融合的歌剧、舞剧,以及歌舞诗画、器乐音画等,更有从曲艺中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曲艺音乐剧,金钱板音乐剧等新创剧种,令我省的文艺舞台呈现出全面繁荣,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绚丽多姿的良好发展态势。通过我省戏剧文华奖的评选活动,为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演艺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遇,加强了院团之间的横向交流,拓宽了演出渠道,一批如《红军花》的主演林晨、卿庆,《槐花几时开》的主演沈敬东,《杨汉秀》的主演周剑虹等优秀演员,绵阳的陈虎、成都的张勇等编创人员的涌现,以及“一度梅”王玉梅、胡瑜斌,“二度梅”陈巧茹等这一批优秀人才夯实了我省人才队伍,巩固和优化了我省文艺人才梯次发展的结构,为各地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深化改革,转制院团充满生机,民营院团充满活力。省歌舞剧院、成都市艺术剧院成功转型,创作上演了一批优秀剧节目。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新创的《大美四川》、《红军花》等一批剧节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社会公演场次已达100多场,演出收益100余万元;成都市川剧院与德阳市杂技团合作编创的《川剧秀》进军成都市场,已演出300多场,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省民营院团日益活跃,成为我省文艺创作的重要一部分,绵阳市禹羌文化发展公司的情景歌舞剧《大北川》摘得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金奖的同时将进驻新北川演出市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各个改制院团各展所长,积极开拓海外演出市场,纷纷远赴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交流演出,传播四川艺术,增强四川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由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多彩四川》文艺演出随蒋巨峰省长赴印交流,产生广泛影响,并受到我驻外机构的高度评价。遂宁市杂技团的《双人倒立技巧》摘得第五届莫斯科国际马戏节金奖。2011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1000余名选手、300多个新创节目来自社会各界。其中,艺术院校、民营院团力量已成为我省舞蹈创作的一支突出劲旅。四川音乐学院的《你是一首歌》、成都市艺术学校的《凤悲鸣》、西华大学的《我从山中来》、成都体育学院的《心网》等已成为舞蹈大赛的亮点,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我省参加全国舞蹈比赛储备了充足力量,进一步夯实了四川舞蹈大省的社会基础。

——还戏与民,服务大众,面向基层办赛事各项重大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在建党90周年期间举办的“《感恩祖国》——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型主题文艺晚会”,采取群众参演和舞台表演以及电视转播相结合的方式,向全国、全社会传递出了四川人民感恩祖国、感恩共产党、感恩人民的心声。2011年举办“颂歌献给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剧目展演”,共有新创《巴山魂》、《蜀红》、《燃烧的雪野》等剧目20余台,在蓉城集中上演,历时五个月,本次展演共有来自省、市、县三级专业院团和民营职业剧团及群文系统的45家演艺单位,演出50余场,大约10万观众享受了这一场视听盛宴,文化惠民的宗旨得到彰显。

在南充市成功举办了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作为我省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盛会,此次比赛共收到100多个作品,坚持开门办赛事,创新办赛模式,邀请群众担任评委,开展舞台表演和广场比赛相结合的形式,在为当地群众奉献精彩演出的同时,为小戏小品艺术创作生产搭建了展示平台。同时,和达州市共同举办的全国新农村艺术节文艺展演,“农民演,演农民”,既是聚焦新农村的一次艺术盛会,更是一次农民群众的文化节日。

此外,我们还深入开展优秀舞台剧节目下基层活动,鼓励各级艺术院团走进社区、部队、厂矿、学校,全年采购优秀剧目20余个,组织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两次赴地震灾区青川、汶川等地慰问演出,组织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赴达州慰问基层,全省全年共计开展送戏下乡3981场。

——坚持深入推进四川美术工作。积极推进“巴蜀画派”建设。组织“巴蜀画派”十二五专项规划讨论座谈会,全面启动全省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全省画院优秀创作研究扶持计划。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和四川电视台组织推介了一批巴蜀画派的代表人物,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北京举办了《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受到首都人民热烈欢迎。与省文联、现代工笔画院等共同主办了“百名画家进灾区,笔绘龙门新面貌”活动及大型画展,展出了尼玛泽仁、王天胜、祁恩进、郭东健、陈子、桑建国等70余位画家的写生创作作品约260幅,反映了5·12汶川地震后3年来重建的伟大成果和灾区人民自信自立、自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2012年全省艺术创作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精品艺术创作生产不动摇,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动摇,坚持文化惠民、还戏于民不动摇,坚持实施人才战略不动摇,全面提速艺术创作,开启我省文艺繁荣的新局面。

    (一)、坚持现实题材创作不动摇,努力奉献更多的舞台艺术精品

2012我省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升文化产品品质,突出社会效益,坚持实施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计划,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艺术创作引导扶持工程”、“名家名剧名团工程”、“国家美术收藏捐赠”等重点项目。

——围绕重大主题开展艺术创作。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契机,举办纪念座谈、演出展览活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委十次党代会召开,围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重大主题,组织重点艺术作品创作生产,举办重点剧目展演活动并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展演。以振兴川剧30年为契机,举办振兴川剧30年研讨会、纪念大会和振兴川剧30年纪念演出周。储备一批优秀的剧节目,创作一批讴歌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作品,上演一批具有四川气派、巴蜀风格、地域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

——积极参加全国重大赛事活动。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龙头,汇集我省民族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和优秀节目,集中打造一台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民族歌舞晚会《天府吉祥》。积极组织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第六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第31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第十届全国声乐比赛、第十届全国杂技比赛、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双年展等活动。落实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积极组织筹备四川艺术节。

——深入推进四川美术工作。以推动“巴蜀画派”建设为抓手,实施国家美术发展计划,对美术创作、收藏、研究、交流、普及等项目予以扶持和引导,鼓励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建立国家美术收藏目录,启动四川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推动美术馆免费开放工作,推动美术馆达标升级,确立我省在全国美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重点办好迎接十八大全省美术展和“中国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大型国画展,为参加第十届艺术节储备优秀作品。

    (二)、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创新艺术创作生产机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提高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坚定改革的信念和信心,推动文化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

——坚持政府引领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今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中央交付我省的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改制院团扶持力度,资金投入要向改制院团倾斜,大力扶持改制院团及民营院团的重点剧目。加强改制院团与民营院团的合作,鼓励在重大艺术活动中吸引社会优秀演艺资源参与,实现国有和民营院团资源有效整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创新评奖方式方法,加强优秀作品引导推广,建立健全艺术创作生产激励机制,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创作的新机制。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为文化走出去战略创作生产和储备一批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特色独具的优秀艺术作品。鼓励文化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创新交流方式方法,构建人才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盈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壮大对外文化交流队伍,增强我省艺术成果在国内、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坚持还戏于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还戏于民,推进文化民生工作。

 ——鼓励广大艺术家贴近火热现实生活。按照中央“走转改”的要求,建立编创人员深入生活常态机制,鼓励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省情,真切感受实情,增进群众感情,找准艺术创作的切入点,鼓励原创,不断创新,力求创作大量聚焦现实、艺术精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具有四川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新颖之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还戏于民、文化惠民将剧目演出场次及群众满意度纳入检验文艺作品成败的关键评价标准,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的科学评价标准。将文艺作品演出场次作为各项评奖的重要条件。

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下乡长效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大优秀艺术作品的推广力度,鼓励文艺院团服务基层群众,还戏于民。继续举办和开展文化列车活动,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和拓展“高雅艺术进社区、下基层、进校园”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坚持人才兴文不动摇,建设一支高素质艺术创作队伍。

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继续实施文化名家工程,培养一批既受我省人民喜爱,又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艺术代表人物。

——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推动全省艺术人才学历结构、职级专业结构、地域分布进一步优化,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通过重点剧目创作、重点剧目项目制和签约制等多种文艺活动形式,实现人才资源优化组合。着力构建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艺术创作工作者的智慧和积极性,多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

——营造和谐奋进的艺术创作生产氛围。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褒奖激励重点文艺批评刊物和文艺批评文章,倡导科学、求实、客观和理性的文艺批评风气。办好“川剧网”和“艺术创作网”等专业艺术宣传窗口,提供艺术创作学习交流平台,加强我省文艺创作的传播,营造“出人、出戏、出效益、出影响”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为我们勾画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时代呼唤优秀的文艺作品,人民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团结拼搏,负重前行,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全川文艺创作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