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东西文化交融之都;川剧,巴蜀文化艺术瑰宝。2月28日晚,由四川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四川省川剧院共同主办的川港澳同胞“迎新春·赏川剧”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省川剧院举行,在川300余位港澳同胞现场观赏了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大奖作品、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这是该剧自去年10月首演至今,第一次面向港澳同胞举行专场演出。港澳同胞好评如潮,集体感叹道能在“诞生”东坡的故乡感受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实在“太迷人”,在以戏载道中完成了一场古今穿越对话和精神洗礼。
一、文质兼美,虚实相生——东坡立体呈现很川剧
“僵卧孤村了无恨,诗酒原来可通神”。全剧开篇以梦中追溯过往的散文戏剧架构,幕启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讲述年老迟暮的苏东坡,在梦中通过与苏父、苏母重逢,追溯过往一生的故事。全剧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打破时空桎梏,分别演绎了苏东坡在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众建雪堂、壮赋赤壁、乌台诗案、儋州化民和与王闰之的爱情故事,通过寓庄于谐,语言方面还融入了烟火味儿十足的四川方言,“麻麻杂杂”“擦黑擦黑”“黑咕隆咚”“风湿麻木”“爆烟子老汉儿”等四川方言构成的“奇文诗句”川剧化表达足显川剧张力。川剧“帮腔”更是在剧情关键点起到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的催化作用,拉近了川剧和观众的距离。舞美设置和道具呈现上文雅简洁,东方审美底蕴深厚。尤其“众建雪堂”一幕中,一道道红色门框的灵动设计颇具话剧呈现新意,石灰水写诗虚实相生鲜活刻画东坡人物性格。苏轼与程姐夫的“相杀相爱”展现川剧悲喜,4个代表不同年龄段颜色的髯口胡须,意象表达苏东坡身处不同阶段境遇。乌台诗案中演员用川剧程式化表演技巧,川剧鼓点节奏及时空穿越问答重现一百三十天的审讯场景,将观众瞬间带回苏东坡近千年前的悲惨境遇,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乐观豁达、有血有肉、形神兼备的苏东坡形象。值得欣喜的是,剧中王闰之、八娘、王朝云等最重要角色均由“00后”演员担任,王闰之扮演者虽系在校川剧专业大学生,但舞台驾驭能力成熟,功底不凡。全剧用川人诙谐叙述厚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鲜活地塑造这位“川人版”东坡——可爱至极、刚正不阿、乐观豁达的旷古奇才 。得益于这位奇绝才子的人格伟力,观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5岁孩童,都能在《梦回东坡》中凝神聚气陶醉于《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情不自禁与台上东坡一起吟唱,感受千年经典名篇闪耀着无穷无尽美的灵光和爱的慧眼。
二、通心合体,自然天成——陈智林画像东坡本坡
林语堂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轼是镌刻在中国人记忆中的文学泰斗,是历代知识分子追慕的精神偶像。剧中苏东坡之姐八娘回阳相救后启发苏东坡灵魂拷问:“我是一个啥子人呢?”剧中东坡乃那庙堂一高俸,稗官一清风,乃饕餮东坡肉,更是荒村一老翁……要鲜活而立体地刻画出这样一个千年伟人谈何容易?在精心打磨剧目的数月,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可谓是全身心入戏走心与东坡对话。剧中饰演的“苏东坡”不仅有大段大段的高腔唱段,还要根据剧情需要,或跳坐上桌子,或悬空侧身翻,对表演技巧、唱腔技巧及艺术修为的要求颇高。在剧中,苏东坡或是与王闰之风雨同舟的真情流露,或是在晚年被贬儋州苦中作乐,发掘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发表舌尖体——海鲜“生蚝”,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大文豪,饱含“川味儿”的人间赤子苏东坡,热气腾腾地走进了观众心中,在川剧特有的正剧喜演中,使观众在酣畅淋漓中或是潸然泪下,或是开怀大笑,感受“原生”东坡的可爱与可敬。行走在苏东坡的世界里,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对人物角色的把控和舞台节奏、情绪的处理实在精妙绝伦。都说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艺术家的修为和功力正是体现于此,苏东坡流淌在川人文化基因里“苦中作乐”的赤子之心,被陈智林用自己的人格伟力塑化到淋漓尽致,使观众纷纷感叹“苏东坡唯天府之国独有”“陈智林乃东坡本坡,苏东坡只能在川剧里复活”!“相隔近千年,东坡犹在前”,这是观众在看完《梦回东坡》后发表的由衷感叹。
三、立心铸魂,古今共鸣——迷人恒星终永恒闪耀
如果说剧中第一幕苏轼被贬惠州修桥展现的是苏东坡的勤政爱民,那么第二幕起被贬黄州就是苏东坡将人生际遇在生命时空里内化的大智慧大格局大境界。曾经,苏轼也是君主眼中最明亮的少年,是北宋开国百年又中进士又中制科闪耀文坛的“奇葩独秀”,直到乌台诗案,尤其是在黄州躬耕东坡后,苏轼这朵“花”落到了“泥”上,有了第二幕《初贬黄州》开篇时竹筒装铜钱,每天限一串的人间烟火气及“君子固穷,不算儿童。安贫乐道,肚子在叫”“肚儿饿得心发慌”的现实窘迫……苏轼历经“乌台诗案”,在黄州放射出更为耀眼的火焰,生命的张力达到极致,创作激情的喷发。雨中的东坡,月下的东坡,躬耕的东坡,无不诗意盎然,清新可人。远离宦海,远离是非,苏东坡终于打开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人生起伏中书写出精彩的人生华章。不管是因剧中第六幕《惊闻噩耗》“江海寄余生”的误会,挚友杨道士千里携美酒的雅聚,良辰美景诗酒伴行舟,在妻子王闰之质朴至诚的语言中苏东坡直抒胸臆,让“赤壁出了大东西”诞生不朽名篇《赤壁赋》;还是在第七幕《大江东去》东坡为8位爱国勇士老兵而感触“有多少高台教化煌煌册,还不如这一腔滚滚烫烫平凡血”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是在第五幕中,妻子“人间大爱搜人间文华寻旧稿”,让苏东坡“亲自拉车送你回家”对糟糠妻情深流露可撼天动地……苏东坡在云里写诗,在泥中生活,在风浪上轻过,在岁月里洒脱,字字句句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最终第八幕《梦见故交》,在海南与戕害他的章惇对话“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达观,把自己的人生际遇,活成了一副耀眼的千年盛景,最终实现精神境界和人格定向通达自由走向完美,用“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超越中成就伟大,从“苏子瞻”蝶化成了“苏东坡”。
四、世事通达,人活起伏——苏轼何以成为苏东坡
逆境,最能考验人格定向。低谷可以毁掉一个人,更可以成就一个人。苏东坡晚年重返北方,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喟叹中落幕人生的悲欣故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历经灾难和变故,也曾像惊弓之鸟忧愁彷徨,但他能在低谷后找到人生支点,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好好生活才是正事”。在最狼狈的低谷里,苏轼成为苏东坡。梦回来路寻芳径,雪泥几处有鸿痕!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苏东坡意识到:生命的一体性本就是祸福相倚,苦难就是一笔财富,它可以让人看到富贵显达时观察不到的风景,“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启迪我们“热爱生活,远比成功更重要”。这份超然物外的情怀,更成为千秋称颂、百代尊崇的人生风范。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能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或者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与苏东坡相遇。当我们临古抒怀,一定会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心有思怀,自然会咏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壮志踌躇,当然会高颂“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通达洒脱,《赤壁赋》的天人合一……“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苏仙龙吟东方而翱于世界超越时空,丰盈着一代代人的内心。
众所周知,苏轼被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为影响世界的12位“千年英雄”之一,让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着迷,更成为全球“苏学”“苏粉”毕生追随的精神偶像。我们爱东坡,不仅是爱他的诗词,更爱他圆融通透的人生智慧。作为川人文化大IP,要将这颗闪耀之星,在2个小时中艺术化舞台呈现,《梦回东坡》对表、导、演的要求极高,编剧杨椽、导演查立芳、主演陈智林带领主创团队在磨戏中不断溶解、消化自己成就原汁原味的苏东坡,“梦回”意识流的散文化路径为戏曲舞台创造了自由而充满意境的表达空间,使观众在8个章节里可自由与东坡对话呼吸,最终在“智林式川剧高腔”深情演绎的川剧戏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找到自己。
五、结语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能沟通世界。
艺术的终极目的在于人文关怀,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滋养人心。《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赞叹:“《梦回东坡》很四川,很川剧,很智林,川人川剧戏抓人,有看头,在虚实相生,游刃有余中让东坡精神自然回归”。《剧本》原主编、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说:“苏东坡作为引以为豪的文坛顶流,用传统川剧艺术载体演绎东坡精神,用雅俗共赏的川腔蜀韵穿越千年,演绎苏东坡卓尔不群的伟大人格魅力、千古绝唱的伟大文学成就、终生不渝的民本思想,东坡精神在《梦回东坡》里可谓得到最真实、最地道的完美呈现 ,东坡是说不尽、演不完的,《梦回东坡》实乃东坡艺术作品里的上上佳作”。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香港商会名誉会长李蓉在观看完2月28日的表演后说道:“我觉得此次交流活动特别好,从文化的层面让四川和香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交流活动。”2023年6月30日-7月2日,四川省川剧院传统川剧《白蛇传》《和亲记》及川剧经典折子戏专场亮相2023年香港“中国戏曲节”,连续三天在香港高山剧场新翼演艺厅上演,受到香港市民一致好评。今天,一部满载川人智慧的剧目《梦回东坡》更让东坡精神诠释出镌刻在历代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使观众滋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寻迹东坡路,再叙家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会议明确提出的“七个着力”中,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化自信成为发展的中国、复兴的民族、奋进的人民最响亮的精神号角。新时代文艺是具有强烈历史主动精神的文艺,大型川剧《梦回东坡》3月9日从北京开始,启动19场全国巡演弘扬东坡精神,以《梦回东坡》为代表的川剧艺术必将立足中国大地。新时代需以作品为中心狠抓精品创作,努力创造、生产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让世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绝伦,聆听代代相传的中国故事!
作者:林梅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党总支书记,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职业教育艺术教研中心组成员 。
本文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港澳,东西文化交融之都;川剧,巴蜀文化艺术瑰宝。2月28日晚,由四川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四川省川剧院共同主办的川港澳同胞“迎新春·赏川剧”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省川剧院举行,在川300余位港澳同胞现场观赏了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大奖作品、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这是该剧自去年10月首演至今,第一次面向港澳同胞举行专场演出。港澳同胞好评如潮,集体感叹道能在“诞生”东坡的故乡感受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实在“太迷人”,在以戏载道中完成了一场古今穿越对话和精神洗礼。
一、文质兼美,虚实相生——东坡立体呈现很川剧
“僵卧孤村了无恨,诗酒原来可通神”。全剧开篇以梦中追溯过往的散文戏剧架构,幕启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讲述年老迟暮的苏东坡,在梦中通过与苏父、苏母重逢,追溯过往一生的故事。全剧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打破时空桎梏,分别演绎了苏东坡在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众建雪堂、壮赋赤壁、乌台诗案、儋州化民和与王闰之的爱情故事,通过寓庄于谐,语言方面还融入了烟火味儿十足的四川方言,“麻麻杂杂”“擦黑擦黑”“黑咕隆咚”“风湿麻木”“爆烟子老汉儿”等四川方言构成的“奇文诗句”川剧化表达足显川剧张力。川剧“帮腔”更是在剧情关键点起到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的催化作用,拉近了川剧和观众的距离。舞美设置和道具呈现上文雅简洁,东方审美底蕴深厚。尤其“众建雪堂”一幕中,一道道红色门框的灵动设计颇具话剧呈现新意,石灰水写诗虚实相生鲜活刻画东坡人物性格。苏轼与程姐夫的“相杀相爱”展现川剧悲喜,4个代表不同年龄段颜色的髯口胡须,意象表达苏东坡身处不同阶段境遇。乌台诗案中演员用川剧程式化表演技巧,川剧鼓点节奏及时空穿越问答重现一百三十天的审讯场景,将观众瞬间带回苏东坡近千年前的悲惨境遇,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乐观豁达、有血有肉、形神兼备的苏东坡形象。值得欣喜的是,剧中王闰之、八娘、王朝云等最重要角色均由“00后”演员担任,王闰之扮演者虽系在校川剧专业大学生,但舞台驾驭能力成熟,功底不凡。全剧用川人诙谐叙述厚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鲜活地塑造这位“川人版”东坡——可爱至极、刚正不阿、乐观豁达的旷古奇才 。得益于这位奇绝才子的人格伟力,观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5岁孩童,都能在《梦回东坡》中凝神聚气陶醉于《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情不自禁与台上东坡一起吟唱,感受千年经典名篇闪耀着无穷无尽美的灵光和爱的慧眼。
二、通心合体,自然天成——陈智林画像东坡本坡
林语堂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轼是镌刻在中国人记忆中的文学泰斗,是历代知识分子追慕的精神偶像。剧中苏东坡之姐八娘回阳相救后启发苏东坡灵魂拷问:“我是一个啥子人呢?”剧中东坡乃那庙堂一高俸,稗官一清风,乃饕餮东坡肉,更是荒村一老翁……要鲜活而立体地刻画出这样一个千年伟人谈何容易?在精心打磨剧目的数月,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可谓是全身心入戏走心与东坡对话。剧中饰演的“苏东坡”不仅有大段大段的高腔唱段,还要根据剧情需要,或跳坐上桌子,或悬空侧身翻,对表演技巧、唱腔技巧及艺术修为的要求颇高。在剧中,苏东坡或是与王闰之风雨同舟的真情流露,或是在晚年被贬儋州苦中作乐,发掘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发表舌尖体——海鲜“生蚝”,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大文豪,饱含“川味儿”的人间赤子苏东坡,热气腾腾地走进了观众心中,在川剧特有的正剧喜演中,使观众在酣畅淋漓中或是潸然泪下,或是开怀大笑,感受“原生”东坡的可爱与可敬。行走在苏东坡的世界里,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对人物角色的把控和舞台节奏、情绪的处理实在精妙绝伦。都说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艺术家的修为和功力正是体现于此,苏东坡流淌在川人文化基因里“苦中作乐”的赤子之心,被陈智林用自己的人格伟力塑化到淋漓尽致,使观众纷纷感叹“苏东坡唯天府之国独有”“陈智林乃东坡本坡,苏东坡只能在川剧里复活”!“相隔近千年,东坡犹在前”,这是观众在看完《梦回东坡》后发表的由衷感叹。
三、立心铸魂,古今共鸣——迷人恒星终永恒闪耀
如果说剧中第一幕苏轼被贬惠州修桥展现的是苏东坡的勤政爱民,那么第二幕起被贬黄州就是苏东坡将人生际遇在生命时空里内化的大智慧大格局大境界。曾经,苏轼也是君主眼中最明亮的少年,是北宋开国百年又中进士又中制科闪耀文坛的“奇葩独秀”,直到乌台诗案,尤其是在黄州躬耕东坡后,苏轼这朵“花”落到了“泥”上,有了第二幕《初贬黄州》开篇时竹筒装铜钱,每天限一串的人间烟火气及“君子固穷,不算儿童。安贫乐道,肚子在叫”“肚儿饿得心发慌”的现实窘迫……苏轼历经“乌台诗案”,在黄州放射出更为耀眼的火焰,生命的张力达到极致,创作激情的喷发。雨中的东坡,月下的东坡,躬耕的东坡,无不诗意盎然,清新可人。远离宦海,远离是非,苏东坡终于打开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人生起伏中书写出精彩的人生华章。不管是因剧中第六幕《惊闻噩耗》“江海寄余生”的误会,挚友杨道士千里携美酒的雅聚,良辰美景诗酒伴行舟,在妻子王闰之质朴至诚的语言中苏东坡直抒胸臆,让“赤壁出了大东西”诞生不朽名篇《赤壁赋》;还是在第七幕《大江东去》东坡为8位爱国勇士老兵而感触“有多少高台教化煌煌册,还不如这一腔滚滚烫烫平凡血”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是在第五幕中,妻子“人间大爱搜人间文华寻旧稿”,让苏东坡“亲自拉车送你回家”对糟糠妻情深流露可撼天动地……苏东坡在云里写诗,在泥中生活,在风浪上轻过,在岁月里洒脱,字字句句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最终第八幕《梦见故交》,在海南与戕害他的章惇对话“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达观,把自己的人生际遇,活成了一副耀眼的千年盛景,最终实现精神境界和人格定向通达自由走向完美,用“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超越中成就伟大,从“苏子瞻”蝶化成了“苏东坡”。
四、世事通达,人活起伏——苏轼何以成为苏东坡
逆境,最能考验人格定向。低谷可以毁掉一个人,更可以成就一个人。苏东坡晚年重返北方,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喟叹中落幕人生的悲欣故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历经灾难和变故,也曾像惊弓之鸟忧愁彷徨,但他能在低谷后找到人生支点,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好好生活才是正事”。在最狼狈的低谷里,苏轼成为苏东坡。梦回来路寻芳径,雪泥几处有鸿痕!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苏东坡意识到:生命的一体性本就是祸福相倚,苦难就是一笔财富,它可以让人看到富贵显达时观察不到的风景,“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启迪我们“热爱生活,远比成功更重要”。这份超然物外的情怀,更成为千秋称颂、百代尊崇的人生风范。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能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或者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与苏东坡相遇。当我们临古抒怀,一定会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心有思怀,自然会咏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壮志踌躇,当然会高颂“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通达洒脱,《赤壁赋》的天人合一……“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苏仙龙吟东方而翱于世界超越时空,丰盈着一代代人的内心。
众所周知,苏轼被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为影响世界的12位“千年英雄”之一,让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着迷,更成为全球“苏学”“苏粉”毕生追随的精神偶像。我们爱东坡,不仅是爱他的诗词,更爱他圆融通透的人生智慧。作为川人文化大IP,要将这颗闪耀之星,在2个小时中艺术化舞台呈现,《梦回东坡》对表、导、演的要求极高,编剧杨椽、导演查立芳、主演陈智林带领主创团队在磨戏中不断溶解、消化自己成就原汁原味的苏东坡,“梦回”意识流的散文化路径为戏曲舞台创造了自由而充满意境的表达空间,使观众在8个章节里可自由与东坡对话呼吸,最终在“智林式川剧高腔”深情演绎的川剧戏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找到自己。
五、结语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能沟通世界。
艺术的终极目的在于人文关怀,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滋养人心。《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赞叹:“《梦回东坡》很四川,很川剧,很智林,川人川剧戏抓人,有看头,在虚实相生,游刃有余中让东坡精神自然回归”。《剧本》原主编、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说:“苏东坡作为引以为豪的文坛顶流,用传统川剧艺术载体演绎东坡精神,用雅俗共赏的川腔蜀韵穿越千年,演绎苏东坡卓尔不群的伟大人格魅力、千古绝唱的伟大文学成就、终生不渝的民本思想,东坡精神在《梦回东坡》里可谓得到最真实、最地道的完美呈现 ,东坡是说不尽、演不完的,《梦回东坡》实乃东坡艺术作品里的上上佳作”。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香港商会名誉会长李蓉在观看完2月28日的表演后说道:“我觉得此次交流活动特别好,从文化的层面让四川和香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交流活动。”2023年6月30日-7月2日,四川省川剧院传统川剧《白蛇传》《和亲记》及川剧经典折子戏专场亮相2023年香港“中国戏曲节”,连续三天在香港高山剧场新翼演艺厅上演,受到香港市民一致好评。今天,一部满载川人智慧的剧目《梦回东坡》更让东坡精神诠释出镌刻在历代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使观众滋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寻迹东坡路,再叙家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会议明确提出的“七个着力”中,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化自信成为发展的中国、复兴的民族、奋进的人民最响亮的精神号角。新时代文艺是具有强烈历史主动精神的文艺,大型川剧《梦回东坡》3月9日从北京开始,启动19场全国巡演弘扬东坡精神,以《梦回东坡》为代表的川剧艺术必将立足中国大地。新时代需以作品为中心狠抓精品创作,努力创造、生产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让世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绝伦,聆听代代相传的中国故事!
作者:林梅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党总支书记,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职业教育艺术教研中心组成员 。
本文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