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一戏一评•大众评论”(二)
作者:少焉    来源:成都剧评    发布时间:2019-07-10    点击:4424

罂粟与尘埃之间

——评舞剧《尘埃落定》的改编


四川歌舞剧院与香港舞蹈团共同演绎的舞剧《尘埃落定》画面无疑是美的,但看罢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那些交织的光影、翩跹的裙摆很快从记忆里滑走了。回家后,我再三回忆了演出,又重温了小说原著,最终决定从舞剧本身与小说本身两个角度来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舞剧里的“罂粟”

 “红罂粟”无疑是导演着意表现的意象。在海外,这三个字甚至替代“尘埃落定”成为本剧的名字。罂粟出现于七幕剧的第二幕,土司的长子凯旋归来,带来一把罂粟。随后,罂粟在麦其家的土地里盛开。在罂粟的蛊惑下,土司枪杀自己的头人,夺其妻,与其子结仇。后又烧死发疯的头人妻子。土司的傻子次子放弃罂粟,选择播种小麦,从而使麦其家度过荒年。而土司的长子沉迷鸦片,日益粗野颓废。傻子将土司之位让给哥哥,傻子美丽的妻子遂投奔新土司的怀抱。正当二人交欢之际,头人之子前来为自己在罂粟田里被枪杀的父亲复仇,杀死了新土司。麦其土司家很快覆灭。

罂粟是泛滥的欲望的象征。第三幕开场的罂粟舞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美丽的红裙女子,妖娆地打量四周。打着慵懒呵欠,三三两两倚坐在地上,令人想起吞云吐雾的贵妇。忽然,她们仿佛迷醉了,疯狂起舞,红裙炸开。灯光夹上了点蓝色,落在红裙之上,画面晕开了一种迷乱的、情欲的紫色。正是在罂粟的余香中,老土司杀人夺妻,逼忠臣之子为仇家,促成了多年后自己继承人的死亡。可以说罂粟隐喻欲望的扩张,正是这种无边的欲望导致了毁灭。

然而欲望并非罂粟所带来的。我想这或许是导演设计序幕中土司霸占汉家女子这一段的用意:在罂粟到来之前,欲望就在。土司太太的虚荣、土司长子的好战贪色、土司傻儿子妻子的出轨、即使罂粟从未出现,这一切也会发生。罂粟的到来只是刺激了欲望,加速了颓靡。罂粟是具体化了的欲望,是烘托情欲的道具,而非剧情的推动因素。

也就是说,这部剧中的罂粟并非功能性的,而应当是审美性的。它不应该是引起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发现”与“突转”的那种具体的物,而应当是一种抽象的意象,营造欲念丛生的氛围。这样看来,剧中的罂粟形象显得太过写实了:除了前文所提的那一段极有韵味的罂粟舞,其他时候罂粟都是以小小的一把红色花朵的形式出现的。画面感并不强,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多。土司太太在土司纳妾后吞云吐雾,土司长子在舞剧的后半部分因鸦片而形同鬼魅,这些设计似乎都有意在扣“红罂粟”这个主题,但也都太实,太细微,令人感受不到那种铺天盖地、颠覆土司家族的欲望的力量。

我想,罂粟的意象未能贯穿全剧、不够咄咄逼人,大概是这部剧留给观众最大的遗憾。

 

二、小说里的“尘埃”

看完舞剧的次日我重温了阿来的小说原著。在我看来,枪支其实扮演着比罂粟更重要的角色:故事的一开始,拥有枪支的汉地军官帮麦其土司打赢了战争,迫使麦其土司接受罂粟种子。大饥荒爆发时,土司的傻儿子之所以能够要挟其他土司,并不仅仅因为他有丰收的麦粒,更是因为他有精良的装备,叫其他土司除了向其乞粮以外别无办法。茸贡女土司虽为了粮食而许诺将女儿嫁给傻子,但真正阻碍她食言的是她离不开麦其家的武装部队。罂粟看似带来了诸多意外,但真正左右事情发展的其实是枪械及其背后的现代文明。

《尘埃落定》所讲述的并非罂粟如何撩拨起原始的欲望,而是枪炮等现代文明如何颠覆旧世界的秩序。小说的倒数第二章解题道:

 

“有土司以前,这片土地上有很多酋长,有土司以后,他们就全部消失了。那么土司之后起来的又是什么呢?我没有看到。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是的,什么都没有了。”

 

“尘埃落定”并非指麦其一家由兴而衰,而是整个土司制度的衰亡。贪色而结仇,纵欲而丧命,这固然是对土司及其长子之结局的总结,但欲望绝非土司制度分崩离析的缘由。如果说新旧土司的归天是咎由自取,那么天真、善良、受人喜爱的傻子为什么宿命般地走向死亡?小说的后半部分反复提及“时间越来越快”,预示着新的历史秩序的迫近。统治者权力的滥用、土司间的敌对、世仇间的相杀只是千百年来循环的历史里的一部分——罂粟亦不过是不死的欲望的新皮囊。相反,涌入藏区的枪械、相机、市场与“有颜色的汉人”拼接出一条指向未来的时间。两种时间在小说中、在真实的历史上相撞,形成巨大的张力,搅碎了土司制度及与之同属旧时代的一切——无论好坏、美丑、善恶、令人留恋或是叫人憎恶。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关于流动的时间的叙事,而非以亘古不变的欲望母题为核心的故事。因此,舞剧《尘埃落定》与我的期待是有一些落差的。不过这场舞剧对原著的改编在很多方面仍是令人赞叹的,比如让在小说中活到最后一章的头人不忠的妻子在丈夫被枪杀后发了疯,被与自己偷情的土司活活烧死。这一处将土司领地上森严的制度、严酷的刑法、放荡的恶习与草菅人命的律法浓缩到一小段剧情中,衔接自然,信息密度高,十分巧妙。

罂粟与尘埃之间

——评舞剧《尘埃落定》的改编


四川歌舞剧院与香港舞蹈团共同演绎的舞剧《尘埃落定》画面无疑是美的,但看罢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那些交织的光影、翩跹的裙摆很快从记忆里滑走了。回家后,我再三回忆了演出,又重温了小说原著,最终决定从舞剧本身与小说本身两个角度来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舞剧里的“罂粟”

 “红罂粟”无疑是导演着意表现的意象。在海外,这三个字甚至替代“尘埃落定”成为本剧的名字。罂粟出现于七幕剧的第二幕,土司的长子凯旋归来,带来一把罂粟。随后,罂粟在麦其家的土地里盛开。在罂粟的蛊惑下,土司枪杀自己的头人,夺其妻,与其子结仇。后又烧死发疯的头人妻子。土司的傻子次子放弃罂粟,选择播种小麦,从而使麦其家度过荒年。而土司的长子沉迷鸦片,日益粗野颓废。傻子将土司之位让给哥哥,傻子美丽的妻子遂投奔新土司的怀抱。正当二人交欢之际,头人之子前来为自己在罂粟田里被枪杀的父亲复仇,杀死了新土司。麦其土司家很快覆灭。

罂粟是泛滥的欲望的象征。第三幕开场的罂粟舞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美丽的红裙女子,妖娆地打量四周。打着慵懒呵欠,三三两两倚坐在地上,令人想起吞云吐雾的贵妇。忽然,她们仿佛迷醉了,疯狂起舞,红裙炸开。灯光夹上了点蓝色,落在红裙之上,画面晕开了一种迷乱的、情欲的紫色。正是在罂粟的余香中,老土司杀人夺妻,逼忠臣之子为仇家,促成了多年后自己继承人的死亡。可以说罂粟隐喻欲望的扩张,正是这种无边的欲望导致了毁灭。

然而欲望并非罂粟所带来的。我想这或许是导演设计序幕中土司霸占汉家女子这一段的用意:在罂粟到来之前,欲望就在。土司太太的虚荣、土司长子的好战贪色、土司傻儿子妻子的出轨、即使罂粟从未出现,这一切也会发生。罂粟的到来只是刺激了欲望,加速了颓靡。罂粟是具体化了的欲望,是烘托情欲的道具,而非剧情的推动因素。

也就是说,这部剧中的罂粟并非功能性的,而应当是审美性的。它不应该是引起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发现”与“突转”的那种具体的物,而应当是一种抽象的意象,营造欲念丛生的氛围。这样看来,剧中的罂粟形象显得太过写实了:除了前文所提的那一段极有韵味的罂粟舞,其他时候罂粟都是以小小的一把红色花朵的形式出现的。画面感并不强,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多。土司太太在土司纳妾后吞云吐雾,土司长子在舞剧的后半部分因鸦片而形同鬼魅,这些设计似乎都有意在扣“红罂粟”这个主题,但也都太实,太细微,令人感受不到那种铺天盖地、颠覆土司家族的欲望的力量。

我想,罂粟的意象未能贯穿全剧、不够咄咄逼人,大概是这部剧留给观众最大的遗憾。

 

二、小说里的“尘埃”

看完舞剧的次日我重温了阿来的小说原著。在我看来,枪支其实扮演着比罂粟更重要的角色:故事的一开始,拥有枪支的汉地军官帮麦其土司打赢了战争,迫使麦其土司接受罂粟种子。大饥荒爆发时,土司的傻儿子之所以能够要挟其他土司,并不仅仅因为他有丰收的麦粒,更是因为他有精良的装备,叫其他土司除了向其乞粮以外别无办法。茸贡女土司虽为了粮食而许诺将女儿嫁给傻子,但真正阻碍她食言的是她离不开麦其家的武装部队。罂粟看似带来了诸多意外,但真正左右事情发展的其实是枪械及其背后的现代文明。

《尘埃落定》所讲述的并非罂粟如何撩拨起原始的欲望,而是枪炮等现代文明如何颠覆旧世界的秩序。小说的倒数第二章解题道:

 

“有土司以前,这片土地上有很多酋长,有土司以后,他们就全部消失了。那么土司之后起来的又是什么呢?我没有看到。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是的,什么都没有了。”

 

“尘埃落定”并非指麦其一家由兴而衰,而是整个土司制度的衰亡。贪色而结仇,纵欲而丧命,这固然是对土司及其长子之结局的总结,但欲望绝非土司制度分崩离析的缘由。如果说新旧土司的归天是咎由自取,那么天真、善良、受人喜爱的傻子为什么宿命般地走向死亡?小说的后半部分反复提及“时间越来越快”,预示着新的历史秩序的迫近。统治者权力的滥用、土司间的敌对、世仇间的相杀只是千百年来循环的历史里的一部分——罂粟亦不过是不死的欲望的新皮囊。相反,涌入藏区的枪械、相机、市场与“有颜色的汉人”拼接出一条指向未来的时间。两种时间在小说中、在真实的历史上相撞,形成巨大的张力,搅碎了土司制度及与之同属旧时代的一切——无论好坏、美丑、善恶、令人留恋或是叫人憎恶。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关于流动的时间的叙事,而非以亘古不变的欲望母题为核心的故事。因此,舞剧《尘埃落定》与我的期待是有一些落差的。不过这场舞剧对原著的改编在很多方面仍是令人赞叹的,比如让在小说中活到最后一章的头人不忠的妻子在丈夫被枪杀后发了疯,被与自己偷情的土司活活烧死。这一处将土司领地上森严的制度、严酷的刑法、放荡的恶习与草菅人命的律法浓缩到一小段剧情中,衔接自然,信息密度高,十分巧妙。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