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与研究
“中国的敦刻尔克” 爱国是一种情怀 ——观话剧《铁血西迁》
作者:钟明俐    发布时间:2015-09-13    点击:4036


96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话剧《铁血西迁》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上演。该剧以精彩的剧情、丰满的人物形象设置以及声、光、电的精心处理运用,为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精彩的视听盛宴。作为一部主旋律的红色作品,它以不同以往红色经典的面貌呈现出新的爱国篇章,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似涓涓细流般与剧中细节糅合,以真实的故事背景感动在场观众,焕发出主旋律话剧的鲜活生命力。《铁血西迁》的成果不能脱离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剧情安排调理清晰、逻辑连贯,取舍得当。

伴随着日军战机的轰鸣声、警报鸣笛声以及混乱的风声雨声痛苦声,《铁血西迁》拉开了剧幕。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由1938年武汉沦陷后川江上的宜昌大撤退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是一部描述抗日大后方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从卢作孚临危受命担任交通部次长到为保中国工业命脉而屡屡抗命,完成被世界军事史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当中穿插入各方力量——当地的实业家、川江船夫、搬运工人、葛司令等军人将领、各方爱国人士——或与其冲突、或紧扭成一团,继而国难当头之下,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险阻,为中华人民坚持持久抗战积蓄力量,以短短40天完成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近十万吨物资、三万军人和数不胜数的伤兵、难民、学生等的大撤退。同时,也不忘注重人才的保留与输送,重要领域人才被较好的保护保存,使之幸免于日寇的屠杀、凌辱。该剧在剧情安排中也并非将后方所有场景展现出来,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如何来展现这场大撤退,导演与编剧在此之上花费的心思可见一斑。八易其稿,选取的片段最终成功的将这场宏大的撤退呈现出来。内容丰富却不流于表面,以几个特殊场景的选择来展现这场“中国的敦刻尔克”。在前方危机步步逼近之时,也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推进同剧中人物步入剧中的情节环境中,给观众更深的代入感,从而更好的走入观众内心。

其次,人物选取合理,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丰满、各有特色。

话剧《铁血西迁》不仅对大撤退事件的改编比较合理,对事件人物的选取安排也可谓别有用心。除主角卢作孚外,大多人物为虚构而来,但事件却是最大程度的追求真实与还原。剧中人物的选取是非常精彩而又各有特色的。作为该剧的主角——卢作孚,这一人物的设置与表演都极为自然朴质。不管是在为保物资与上级抗命上,还是在与川江袍哥等船夫的相处中,亦或在危急关头的指挥应对里,‘卢作孚’的人物塑造都可圈可点,聪慧、机智而又有着无私的大爱。然而,人物设置也并非高大全的突显,适当的削弱主要人物的过度光芒,反受到更多观众的接受与喜爱。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而是万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同时,饰演者演技高超,剧情设置连贯自然,烘托主人公的真善美时无刻意雕琢的痕迹,以润物细无声般的自然糅合入剧情之中。该剧以此成功的塑造出卢作孚这一智勇双全的无私爱国人士形象。

再有几大配角的鲜活性格的塑造也是该剧一大亮点。讲义气的袍哥在日军轰炸下坚持不撤退、不退缩,为大撤退坚守前线;林尔雅战地保育学院的老师混乱中寻找‘抗抗’,后因‘抗抗’之死引出抗抗父母为国捐躯的故事及其对儿子‘抗抗’的殷殷叮咛以及对祖国的深深期盼引发观众泪点、达到痛爱的高潮;葛司令性格豪爽,在与卢作孚等人的相处中,其话语、行为动作等的塑造将一名热血爱国的中国武将形象呈现于观众眼前,一面死字旗更是带出满腔热血,以一腔爱国热情出川奔赴前线;卖船逃生韩伊文虽躲国难而走,却无人不耻,只为国家此番灾难心疼无力、热血翻涌;发国难财的马俊发令人发指,被一枪击毙之时结束其无良的一切,也带来一种新的开始;死里逃生求再死的张铁腿在辣妹的一巴掌下重新奋起投入到爱国事业当中,并与辣妹取得圆满爱情结局;辣妹作为性格泼辣的川妹子,一身爱国情丝毫不逊其它高学识、高文化之人,国家危难时,爱国不分人种、人群,是中华儿女共有的一种情怀;其它小人物的设置在剧中也都非常出色,性格饱满之余,小人物特点与之相随,更显鲜活。每一个人物在剧中都是一种类型的特色代表,这些独具代表性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让《铁血西迁》这部话剧更加丰富多彩,得心应手。

再有,声、光、电的精心处理、运用得当。

开场部分光影造成的机枪扫射效果配合混乱的战场声响将我们带入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同时,剧中还多处使用川音,尤其是在百姓、船工等平民百姓中,四川方言的运用使人物更接近当时的场景,也使之更为真实、更加生活化;上海话的使用符合场景状况,各地百姓逃难至此,无法逃离的混乱景象也油然而生。川江号子等地方特色声音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将话剧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下,使观众的代入感更真实具体。学生段落的音响效果使用让他们的歌唱更加的激昂、鼓舞人心。声、光、电的精心处理运用,也让这部具有独特魅力的展现战时大后方的主旋律剧目更为深入人心。

爱国是一种情怀,无论是大爱无私的卢作孚,还是逃亡国外的韩伊文,或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朴素的人们,他们都对祖国有着深切的依恋。剧中的他们,会惧怕、会畏缩,甚至可能在灾难面前逃之夭夭。但我们否认不了他们的一片情怀,他们每一个人都曾努力过,也正是这种逃离让我们在剧里剧外看到更多真实的心理,有了更多的思考。《铁血西迁》并没有一味地的宣扬真善美,讴歌时代,赞美英雄;它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国强民胜的关系,以历史的真实、情感的真实造就巨大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时代所需早已不是要我们去仰望的高高在上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每一个小人物都在历史的进程中努力发光发热。主旋律作品的创造需要真情实感的灌入,只有真实情感的投入才是深入心灵的最强药剂,也才能收获更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铁血西迁》也让我们看到主旋律作品新的发展前景。爱国,应当是一种情怀,植根到中华儿女的每一滴血液当中。

 

 

 

 


96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话剧《铁血西迁》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上演。该剧以精彩的剧情、丰满的人物形象设置以及声、光、电的精心处理运用,为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精彩的视听盛宴。作为一部主旋律的红色作品,它以不同以往红色经典的面貌呈现出新的爱国篇章,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似涓涓细流般与剧中细节糅合,以真实的故事背景感动在场观众,焕发出主旋律话剧的鲜活生命力。《铁血西迁》的成果不能脱离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剧情安排调理清晰、逻辑连贯,取舍得当。

伴随着日军战机的轰鸣声、警报鸣笛声以及混乱的风声雨声痛苦声,《铁血西迁》拉开了剧幕。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由1938年武汉沦陷后川江上的宜昌大撤退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是一部描述抗日大后方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从卢作孚临危受命担任交通部次长到为保中国工业命脉而屡屡抗命,完成被世界军事史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当中穿插入各方力量——当地的实业家、川江船夫、搬运工人、葛司令等军人将领、各方爱国人士——或与其冲突、或紧扭成一团,继而国难当头之下,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险阻,为中华人民坚持持久抗战积蓄力量,以短短40天完成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近十万吨物资、三万军人和数不胜数的伤兵、难民、学生等的大撤退。同时,也不忘注重人才的保留与输送,重要领域人才被较好的保护保存,使之幸免于日寇的屠杀、凌辱。该剧在剧情安排中也并非将后方所有场景展现出来,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如何来展现这场大撤退,导演与编剧在此之上花费的心思可见一斑。八易其稿,选取的片段最终成功的将这场宏大的撤退呈现出来。内容丰富却不流于表面,以几个特殊场景的选择来展现这场“中国的敦刻尔克”。在前方危机步步逼近之时,也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推进同剧中人物步入剧中的情节环境中,给观众更深的代入感,从而更好的走入观众内心。

其次,人物选取合理,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丰满、各有特色。

话剧《铁血西迁》不仅对大撤退事件的改编比较合理,对事件人物的选取安排也可谓别有用心。除主角卢作孚外,大多人物为虚构而来,但事件却是最大程度的追求真实与还原。剧中人物的选取是非常精彩而又各有特色的。作为该剧的主角——卢作孚,这一人物的设置与表演都极为自然朴质。不管是在为保物资与上级抗命上,还是在与川江袍哥等船夫的相处中,亦或在危急关头的指挥应对里,‘卢作孚’的人物塑造都可圈可点,聪慧、机智而又有着无私的大爱。然而,人物设置也并非高大全的突显,适当的削弱主要人物的过度光芒,反受到更多观众的接受与喜爱。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而是万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同时,饰演者演技高超,剧情设置连贯自然,烘托主人公的真善美时无刻意雕琢的痕迹,以润物细无声般的自然糅合入剧情之中。该剧以此成功的塑造出卢作孚这一智勇双全的无私爱国人士形象。

再有几大配角的鲜活性格的塑造也是该剧一大亮点。讲义气的袍哥在日军轰炸下坚持不撤退、不退缩,为大撤退坚守前线;林尔雅战地保育学院的老师混乱中寻找‘抗抗’,后因‘抗抗’之死引出抗抗父母为国捐躯的故事及其对儿子‘抗抗’的殷殷叮咛以及对祖国的深深期盼引发观众泪点、达到痛爱的高潮;葛司令性格豪爽,在与卢作孚等人的相处中,其话语、行为动作等的塑造将一名热血爱国的中国武将形象呈现于观众眼前,一面死字旗更是带出满腔热血,以一腔爱国热情出川奔赴前线;卖船逃生韩伊文虽躲国难而走,却无人不耻,只为国家此番灾难心疼无力、热血翻涌;发国难财的马俊发令人发指,被一枪击毙之时结束其无良的一切,也带来一种新的开始;死里逃生求再死的张铁腿在辣妹的一巴掌下重新奋起投入到爱国事业当中,并与辣妹取得圆满爱情结局;辣妹作为性格泼辣的川妹子,一身爱国情丝毫不逊其它高学识、高文化之人,国家危难时,爱国不分人种、人群,是中华儿女共有的一种情怀;其它小人物的设置在剧中也都非常出色,性格饱满之余,小人物特点与之相随,更显鲜活。每一个人物在剧中都是一种类型的特色代表,这些独具代表性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让《铁血西迁》这部话剧更加丰富多彩,得心应手。

再有,声、光、电的精心处理、运用得当。

开场部分光影造成的机枪扫射效果配合混乱的战场声响将我们带入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同时,剧中还多处使用川音,尤其是在百姓、船工等平民百姓中,四川方言的运用使人物更接近当时的场景,也使之更为真实、更加生活化;上海话的使用符合场景状况,各地百姓逃难至此,无法逃离的混乱景象也油然而生。川江号子等地方特色声音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将话剧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下,使观众的代入感更真实具体。学生段落的音响效果使用让他们的歌唱更加的激昂、鼓舞人心。声、光、电的精心处理运用,也让这部具有独特魅力的展现战时大后方的主旋律剧目更为深入人心。

爱国是一种情怀,无论是大爱无私的卢作孚,还是逃亡国外的韩伊文,或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朴素的人们,他们都对祖国有着深切的依恋。剧中的他们,会惧怕、会畏缩,甚至可能在灾难面前逃之夭夭。但我们否认不了他们的一片情怀,他们每一个人都曾努力过,也正是这种逃离让我们在剧里剧外看到更多真实的心理,有了更多的思考。《铁血西迁》并没有一味地的宣扬真善美,讴歌时代,赞美英雄;它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国强民胜的关系,以历史的真实、情感的真实造就巨大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时代所需早已不是要我们去仰望的高高在上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每一个小人物都在历史的进程中努力发光发热。主旋律作品的创造需要真情实感的灌入,只有真实情感的投入才是深入心灵的最强药剂,也才能收获更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铁血西迁》也让我们看到主旋律作品新的发展前景。爱国,应当是一种情怀,植根到中华儿女的每一滴血液当中。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