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推介 > 艺苑百花
杨建国的写意花鸟
   来源:《戏剧家》杂志2011年第四期    发布时间:2012-05-09    点击:8765

 

 

 

    杨建国  中国民建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创作委员,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北京画廊画家俱乐部会员,中国收藏拍卖艺术网高级书画师。

1995 《蛙鸣荷塘》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等地展出,同时被收藏,《鸟鸣金秋》参加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展并获一等奖;

1996 《金秋》入选《东方书画篆刻艺术国际交流展》赴日本秋田市展出并获得一等奖。作品《觅》刊载《中国现代美术大系》。

1997 《春江水暖》在台北展出并编入《中国成都中青年书画精品集》。

2001 《细语》在成都市艺术中心展出并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收藏。

2000 被《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等机构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4年聘为敦煌中国画艺术创作特邀理事(一级创作委员并授予“敦煌飞天奖”艺术家称号)。

2005 和平杯由书画艺术国际联展组委会与新西兰燕庄艺术展览中心主办,荣获国际艺术教育一等奖。

2002 《初春》获得当代中青年书画家作品二等奖。2003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杨建国画选”邮资信封。

2003 《雀竹风韵》编入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竹卷。2004年艺术撰略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2005 《春回大地》参加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获得佳作奖。

2006 《双鹤》参加中日水墨大展,在日本富士山举办获得一等奖;同时被收藏。

2007 出版《杨建国花鸟画集》。

2009 部分作品刊登《中国收藏》。

2010 作品刊载于《中国商报——中国收藏导报》。

 

 

 

从来丽句不清,清句不丽。能够“清丽”兼得,难矣哉。这是工笔画中极高的境界。杨建国先生的作品画风淳朴严谨。格调清新,精美明快,笔法细腻。观其作品,总是在轻快自如中体验到或丰美,或清幽,或温润,或灵动的美感。然其中却又不乏小写意的工笔,十分难得。

——中国收藏书画专刊书画部专家评语

 

 

心源出妙笔 墨迹品自序

——有感于杨建国的写意花鸟

郭汝愚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艺术作品的评定,颇重格调。其中包括画格和人格,二者又以人格为重,故有“宁可画以人传,不可人以画传”之谓。当今画人反其道而行之。本事不足,以画外功夫的专研来补。画如其人,这样的作品安能不俗?虽然画家如云,难得有一两个可以入目者,无不让人感到遗憾。

有一些功夫尚未学到,即急于成名,艺术不求进取,而社会功夫下得很大,不惜用多种手段吹嘘自己。一辄冠以竹王梅王的桂冠,生怕帽子带矮了。人品说不上,画品更让人哑然了。而建国则与之相反,他从不自吹,踏实地做学问,很注意人品的修持。从外表看他斯文,语言很少,颇有儒者的风范,讲究内涵。他的画风也基本为此,不张扬,内敛,很符合东方艺术的精神。

他为了精于自己认定的事业——绘画,放弃了很多人生乐趣,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深知,要把画画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只有把根扎得深才有发展。因此,他一头栽下就是三十余年。这漫长的日子功夫没有白花,苍天不负有心人,近年他的作品逐步走向社会,受到好评,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做任何事情都讲基本功,绘画也是如此。建国三十余年的熬炼,基本功是很扎实的。工笔写意俱佳,格调清雅,构图精巧,不落俗套。建国常以兼工代写的方式表现物象,粗细对比,十分融合,耐人寻味。

小写意绘画是十分强调内涵与生活原型互为渗透、结合的。表现形式既重笔墨又重形象,很难达到两者俱佳。建国仁弟处理这一关系有他的独到之处。他颇注重用水,故韵味很足,生气盎然。

建国颇喜欢苍鹭、夜莺、小鸟、花果。尤其苍鹭笔墨酣畅,大笔挥洒,再以水点之,肌理突现,个人面貌突出,不与人同,是他很有代表性的技法之一。

雀类是画家们常触及的题材。建国也下过很大的功夫,在他的作品中麻雀是常出现的形象。他笔下的麻雀是经过艺术深加工的,与生活中的面貌有一定的差异,是艺术形的,是杨建国的。他刻画细腻,造型精美,线条考究,设色淡雅,是他近年来很有代表性的题材。

建国人很踏实,一心扑在绘画上,基础扎实,渐趋成熟。书法讲求用长线,转折趋势流畅,也颇具创意,与其作品融为一体。

作为当今以实力为本的青年画家,杨建国是说得上人品、画品俱佳的实力派画家。他为人厚道。他将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勤勉在未来的艺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于雲从阁

 

 

 

 

 

    杨建国  中国民建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创作委员,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北京画廊画家俱乐部会员,中国收藏拍卖艺术网高级书画师。

1995 《蛙鸣荷塘》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等地展出,同时被收藏,《鸟鸣金秋》参加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展并获一等奖;

1996 《金秋》入选《东方书画篆刻艺术国际交流展》赴日本秋田市展出并获得一等奖。作品《觅》刊载《中国现代美术大系》。

1997 《春江水暖》在台北展出并编入《中国成都中青年书画精品集》。

2001 《细语》在成都市艺术中心展出并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收藏。

2000 被《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等机构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4年聘为敦煌中国画艺术创作特邀理事(一级创作委员并授予“敦煌飞天奖”艺术家称号)。

2005 和平杯由书画艺术国际联展组委会与新西兰燕庄艺术展览中心主办,荣获国际艺术教育一等奖。

2002 《初春》获得当代中青年书画家作品二等奖。2003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杨建国画选”邮资信封。

2003 《雀竹风韵》编入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竹卷。2004年艺术撰略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2005 《春回大地》参加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获得佳作奖。

2006 《双鹤》参加中日水墨大展,在日本富士山举办获得一等奖;同时被收藏。

2007 出版《杨建国花鸟画集》。

2009 部分作品刊登《中国收藏》。

2010 作品刊载于《中国商报——中国收藏导报》。

 

 

 

从来丽句不清,清句不丽。能够“清丽”兼得,难矣哉。这是工笔画中极高的境界。杨建国先生的作品画风淳朴严谨。格调清新,精美明快,笔法细腻。观其作品,总是在轻快自如中体验到或丰美,或清幽,或温润,或灵动的美感。然其中却又不乏小写意的工笔,十分难得。

——中国收藏书画专刊书画部专家评语

 

 

心源出妙笔 墨迹品自序

——有感于杨建国的写意花鸟

郭汝愚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艺术作品的评定,颇重格调。其中包括画格和人格,二者又以人格为重,故有“宁可画以人传,不可人以画传”之谓。当今画人反其道而行之。本事不足,以画外功夫的专研来补。画如其人,这样的作品安能不俗?虽然画家如云,难得有一两个可以入目者,无不让人感到遗憾。

有一些功夫尚未学到,即急于成名,艺术不求进取,而社会功夫下得很大,不惜用多种手段吹嘘自己。一辄冠以竹王梅王的桂冠,生怕帽子带矮了。人品说不上,画品更让人哑然了。而建国则与之相反,他从不自吹,踏实地做学问,很注意人品的修持。从外表看他斯文,语言很少,颇有儒者的风范,讲究内涵。他的画风也基本为此,不张扬,内敛,很符合东方艺术的精神。

他为了精于自己认定的事业——绘画,放弃了很多人生乐趣,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深知,要把画画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只有把根扎得深才有发展。因此,他一头栽下就是三十余年。这漫长的日子功夫没有白花,苍天不负有心人,近年他的作品逐步走向社会,受到好评,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做任何事情都讲基本功,绘画也是如此。建国三十余年的熬炼,基本功是很扎实的。工笔写意俱佳,格调清雅,构图精巧,不落俗套。建国常以兼工代写的方式表现物象,粗细对比,十分融合,耐人寻味。

小写意绘画是十分强调内涵与生活原型互为渗透、结合的。表现形式既重笔墨又重形象,很难达到两者俱佳。建国仁弟处理这一关系有他的独到之处。他颇注重用水,故韵味很足,生气盎然。

建国颇喜欢苍鹭、夜莺、小鸟、花果。尤其苍鹭笔墨酣畅,大笔挥洒,再以水点之,肌理突现,个人面貌突出,不与人同,是他很有代表性的技法之一。

雀类是画家们常触及的题材。建国也下过很大的功夫,在他的作品中麻雀是常出现的形象。他笔下的麻雀是经过艺术深加工的,与生活中的面貌有一定的差异,是艺术形的,是杨建国的。他刻画细腻,造型精美,线条考究,设色淡雅,是他近年来很有代表性的题材。

建国人很踏实,一心扑在绘画上,基础扎实,渐趋成熟。书法讲求用长线,转折趋势流畅,也颇具创意,与其作品融为一体。

作为当今以实力为本的青年画家,杨建国是说得上人品、画品俱佳的实力派画家。他为人厚道。他将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勤勉在未来的艺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于雲从阁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上一篇:邓涛书法作品
下一篇:邱笑秋彩墨画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