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园地
垃圾分类宣传应大做特做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0-06-05    点击:4289

垃圾分类宣传应大做特做 

  人人厌恶垃圾,但也都在制造垃圾。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更多人口进入城市,“垃圾围城”成为令人头疼的“城市病”。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就必须破解“垃圾围城”。

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推广垃圾分类,为垃圾找一个资源化利用的出路是最有效的手段。推进垃圾分类,我国已倡导多年,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中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公众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行为习惯差,是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日本、德国的实践,说明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个环节。垃圾分类宣传应反复做、持续做,从而让垃圾分类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政府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当前,“垃圾分类”已进入中小学教材。与此同时,应该来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第一,要注重从家庭和幼儿着手宣传。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家庭是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第一站,在垃圾分类理念的确立上,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有趣的电视节目正面倡导、润物无声地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快乐分类的种子,同时让成年人在这一过程中共同学习。应通过在学校、幼儿园开展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小带大,由点至面地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做法。应通过发放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引导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第二,充分运用现代媒介宣传。通过多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以及公共交通上的移动播放平台,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做法,如宣传“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倡导“把垃圾带回家”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树立垃圾分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进行必要的处罚。正面引导是教育,处罚也是一种教育,而且必不可少。应对在公共区域、场所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对在家庭处理垃圾不分类的行为加强监管处罚。通过激励与惩戒两手,真正把垃圾分类这一工作做好

垃圾分类宣传应大做特做 

  人人厌恶垃圾,但也都在制造垃圾。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更多人口进入城市,“垃圾围城”成为令人头疼的“城市病”。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就必须破解“垃圾围城”。

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推广垃圾分类,为垃圾找一个资源化利用的出路是最有效的手段。推进垃圾分类,我国已倡导多年,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中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公众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行为习惯差,是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日本、德国的实践,说明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个环节。垃圾分类宣传应反复做、持续做,从而让垃圾分类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政府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当前,“垃圾分类”已进入中小学教材。与此同时,应该来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第一,要注重从家庭和幼儿着手宣传。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家庭是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第一站,在垃圾分类理念的确立上,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有趣的电视节目正面倡导、润物无声地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快乐分类的种子,同时让成年人在这一过程中共同学习。应通过在学校、幼儿园开展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小带大,由点至面地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做法。应通过发放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引导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第二,充分运用现代媒介宣传。通过多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以及公共交通上的移动播放平台,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做法,如宣传“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倡导“把垃圾带回家”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树立垃圾分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进行必要的处罚。正面引导是教育,处罚也是一种教育,而且必不可少。应对在公共区域、场所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对在家庭处理垃圾不分类的行为加强监管处罚。通过激励与惩戒两手,真正把垃圾分类这一工作做好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