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作资讯 > 四川剧讯
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召开四川戏剧小品创作“突破方向”专家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3-05-30    点击:3951

57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召开四川戏剧小品创作“突破方向”专家座谈会。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顾问、一级编剧严福昌,中心主任、一级评论张建蓉,中心研究员、一级编剧张羽军,编审李远强,一级演员张廷玉,中心创作员、著名剧作家金乃凡、包德宾、严西秀、盛长滨,四川曲艺研究院一级演员沈伐,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胡力平,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川剧表演艺术家廖小宣,峨影厂音像社策划总监李文忠,省文化厅调研员杨全本等专家及青年编剧、演员等二十余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剧目工作室主任丁鸣主持。

专家们回顾了四川戏剧小品发展的历史。四川小品起步早、基础好,坚持举办了十三届戏剧小戏小品比赛和七届作品比赛,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和作品文本。在文本差异和演员状态等因素和全国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四川小品整体效果却远逊于全国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体制不畅,对小品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四川小品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养料;二是平台小,四川小戏小品主要是方言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三是缺乏创新和优秀人才,四川小品创作挑大梁的依然是老一批专家,新一代作者没有完全成熟起来,在创作中缺乏现代色彩,迎合主旋律的宣传品居多,忽略了和时代、生活接轨。

要找到四川小品突破的路径和方向,专家们认为,要立足现状,放眼全国。首先从文本抓起,打开思维,找寻亮点,抓品味、讲品质,要求作品形式五花八门,手法新奇,喜剧、悲喜剧皆有,古典、现代、魔幻兼备,不拘一格,力求突破创新,贴近生活和群众;其次在演出包装上,应该尽可能地现代化,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演出形式,将演出综艺化,舞美、灯光、道具力求简洁。再次是要更多地融入独具四川特色的川剧、木偶(人偶同台)、皮影、手影、民歌民谣、民间舞、花灯(灯戏)、特技等巴蜀地方元素,突出地域性,使之和北方小品区分开来,增强艺术性、观赏性。

专家们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将形成书面报告呈交有关部门和领导。

四川省创作中心顾问严福昌感谢专家们热忱的发言,并总结道,专家们的意见非常中肯,对四川小品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四川小品有能力“负重爬坡、跳起摸高”,但小品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总体来说,就是要以小戏小品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梦”和“文化乐民”的主题,让巴蜀笑星发起集团冲锋,让四川小品这颗艺术“集束弹”在舞台上打响,在全国戏剧小品方阵中崛起“闪亮一股”,以期人们对这一品种乃至整个四川文化艺术创作刮目相看,造成不同凡响的效应。

会后专家们表示将跟进关注四川戏剧小品发展,期待借助全省第十四届戏剧小品比赛,打造出更多具有巴蜀特色的好作品,推动我省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

57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召开四川戏剧小品创作“突破方向”专家座谈会。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顾问、一级编剧严福昌,中心主任、一级评论张建蓉,中心研究员、一级编剧张羽军,编审李远强,一级演员张廷玉,中心创作员、著名剧作家金乃凡、包德宾、严西秀、盛长滨,四川曲艺研究院一级演员沈伐,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胡力平,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川剧表演艺术家廖小宣,峨影厂音像社策划总监李文忠,省文化厅调研员杨全本等专家及青年编剧、演员等二十余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剧目工作室主任丁鸣主持。

专家们回顾了四川戏剧小品发展的历史。四川小品起步早、基础好,坚持举办了十三届戏剧小戏小品比赛和七届作品比赛,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和作品文本。在文本差异和演员状态等因素和全国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四川小品整体效果却远逊于全国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体制不畅,对小品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四川小品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养料;二是平台小,四川小戏小品主要是方言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三是缺乏创新和优秀人才,四川小品创作挑大梁的依然是老一批专家,新一代作者没有完全成熟起来,在创作中缺乏现代色彩,迎合主旋律的宣传品居多,忽略了和时代、生活接轨。

要找到四川小品突破的路径和方向,专家们认为,要立足现状,放眼全国。首先从文本抓起,打开思维,找寻亮点,抓品味、讲品质,要求作品形式五花八门,手法新奇,喜剧、悲喜剧皆有,古典、现代、魔幻兼备,不拘一格,力求突破创新,贴近生活和群众;其次在演出包装上,应该尽可能地现代化,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演出形式,将演出综艺化,舞美、灯光、道具力求简洁。再次是要更多地融入独具四川特色的川剧、木偶(人偶同台)、皮影、手影、民歌民谣、民间舞、花灯(灯戏)、特技等巴蜀地方元素,突出地域性,使之和北方小品区分开来,增强艺术性、观赏性。

专家们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将形成书面报告呈交有关部门和领导。

四川省创作中心顾问严福昌感谢专家们热忱的发言,并总结道,专家们的意见非常中肯,对四川小品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四川小品有能力“负重爬坡、跳起摸高”,但小品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总体来说,就是要以小戏小品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梦”和“文化乐民”的主题,让巴蜀笑星发起集团冲锋,让四川小品这颗艺术“集束弹”在舞台上打响,在全国戏剧小品方阵中崛起“闪亮一股”,以期人们对这一品种乃至整个四川文化艺术创作刮目相看,造成不同凡响的效应。

会后专家们表示将跟进关注四川戏剧小品发展,期待借助全省第十四届戏剧小品比赛,打造出更多具有巴蜀特色的好作品,推动我省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