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推介
自铸雄奇瑰丽词——朗诵剧《诗人毛泽东》漫评
作者:肖体仁    发布时间:2012-04-02    点击:6321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是空前的,多方面的,把他作为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来研究的著述可谓车载船装,而把他作为诗人、艺术家来表现的作品却如凤毛麟角,这与诗人毛泽东卓越的艺术成就极不相称。因此,当我有幸拜读到诗人甘光地的大型朗诵剧《诗人毛泽东》时,便顿觉眼前一亮,心中一喜:辞世三十多年后的诗人毛泽东,终于又有了一位久违的知音。

其实,我与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也是早有因缘的。我的青春时期正置万花纷谢、万马齐喑的文革之中,各种文学经典名著纷纷被打成毒草,难逃或化为纸浆,或葬身烈火的厄运。幸有毛泽东诗词一册,常伴身边,聊充一时之饥。当时公开发表的三十九首诗词,皆熟能成诵。因此对毛泽东诗词也有些心得,先后写成《毛泽东诗词的动态美》、《试论毛泽东诗词中的山》等论文。但为何我就没有想到将毛泽东诗词创构为史剧或其它文艺作品?仔细想来,只因我远不如甘光地先生胸襟开阔、志趣高远、笔力劲键也。

甘光地先生把自己的创作命名为朗诵剧,读者尤需留意。我们可能看过话剧、歌剧、舞剧,有谁见过朗诵剧呢?作者把朗诵剧称为自己的杜撰,实则是一种独特的创造。马雅可夫斯基曾说,写诗是感情的爆发,而朗诵诗则是感情的更强烈的爆发。只有在朗诵过程中,诗人的感情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展示。因此,用朗诵剧的形式来表现富于革命浪漫主义激情的诗人毛泽东及其他的诗词,不仅是新颖独创的,而且是合时得体、正得其宜的。

纵观朗诵剧《诗人毛泽东》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着力再现、烘托和拓展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意蕴;一是通过剧中人物之口对诗词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解读、赏析和评价。应当说,朗诵剧对毛泽东诗词意境的烘托再现是成功的,是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首先是因为作者把毛泽东诗词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中,剧中人多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及亲人等历史见证人;其次是因为作者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诸如分角色朗诵、配乐、影视效果、舞台布景等等,尽可能地还原和重现当时人物情景及环境气氛。我深信,无论是搬上舞台,还是搬上银屏,都会取得极佳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部吟诵和再现诗人毛泽东的诗歌创作风景、解读其心路历程的大型朗诵剧,剧中除了直接引用了大量毛泽东诗词原作和相关友人诗作以外,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作者为剧中人物包括毛泽东代拟了不少诗词或独白。这可能是作者特别着力之处,也可以说是这个朗诵剧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这些代拟诗词大多写得贴切自然,浑然无迹,既符合人物身份口吻,又贴近当时情景氛围。若非作者在《题解》中特别指明,读者真会以为完全出自剧中人物手笔。如第一场《学不成名誓不还》中,毛泽东及其胞弟毛泽民的两首咏家乡韶山风物的诗,均写得音韵铿锵,气度不凡。请看:

毛泽民:韶山溪水云中来,娥皇女英梳妆台。

                韶乐玉箫百鸟唱,凤凰起舞自蓬莱。

                水润千竿万山碧,钟灵毓秀出人才。

毛泽东:七二芙蓉美韶山,几峰相断几峰连。

                磅礴苍茫数百里,万树千村隐其间。

                石鼓声声胭脂井,凤凰翩翩仙女泉。

                山泉育我农家仔,脚踏韶峰志不凡。

九州辽阔鲲鹏瞰,四海波涛鱼鲸翻。

告别亲友踏征程,他日相逢青云天。

两首七言诗语言典雅、声韵响亮、诗中有画、画中含情。不同的是毛泽民的诗重在突出韶山之美,意在委婉挽留毛泽东,劝他不要急于离开故乡;而毛泽东的诗重在强调韶山之雄,借以寄托其旋转乾坤的鲲鹏之志。自古诗言志,诗缘情,真乃人如其诗,诗如其人。

再如第三场《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中,毛泽东与杨开慧夫妻二人的联句诗:

毛泽东:开慧,回想十年前在北平——

        北海冰雪覆,铁骑披银甲。

杨开慧:镜湖映塔影,白梅绽奇葩。

毛泽东:融雪润故土,菁莪萌新芽。

杨开慧:清风抚柳叶,红豆吐春华。

……

毛泽东:柔肠你用健笔写,

杨开慧:豪情我能婉约抒。

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出口成章,触手成春,真可谓夫唱妇随,珠联璧合。尤其精彩的是最后两句,写出了夫妻二人的侠骨柔情,剑胆箫心,令人回味不尽。

又如第十一场《别梦依稀咒逝川》代杨开慧写的一首《蝶恋花》:霜重横塘残月柳,天上人间,孰料两分手。

心系井冈献所有,祝君早饮庆功酒。

一唱雄鸡天下白,六亿神州,杨柳春风舞。

但愿尘寰无怨府,杨花洒作流星雨。

这是一首和韵词,写作有一定难度。而此词情景交融,吻合当时特殊的情景与心境,颇有毛泽东《蝶恋花》词余韵,实属不易。

甘光地先生为了写好这个朗诵剧,对中国现代革命史下足了功夫,因此他对剧中人物身世经历、性格修养了然于胸,而且充满敬仰热爱之情,加上其深厚的诗文艺术功底,运笔行文自有一种行云流水、驾轻就熟之势。

作为一位震古铄今、气吞山河的卓越诗人,毛泽东的诗艺成就与其政治功绩一样,都是足以彪炳千秋,永垂青史的。对他的诗词艺术进行赏析评价的著述虽多,但用诗词的形式进行赏析评价的却颇为鲜见,比较有影响的只有陈毅、郭沫若、柳亚子等少数几位老一辈革命家和诗人的几首相关诗词。尤为可喜的是甘光地先生在朗诵剧中借剧中人物之口,以诗词形式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有对毛泽东的某一首诗进行评价的,如为周恩来代拟的评《长征》的一首七绝:

金戈万里铁流洪,盘古于今谁比雄?

夸父肝胆精卫血,史诗绝唱东方龙。

毛泽东的长征诗,一扫古代从军诗的悲凉哀怨,歌颂了工农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堪称描绘军人英雄形象的千古绝唱。而这首论诗绝句形象生动、音韵响亮、史论结合、器大声宏,即使把它放在唐宋人的论诗绝句中,也毫不逊色。再如杰出的人民作家赵树理评价毛泽东写给“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那首《临江仙》说:“眼前景,面前人,当今事,即时情,现成语,别样韵。”可谓脱口而出,自然成韵,一首三言诗,一篇好诗评。既揭示了评论对象的艺术特征,又符合赵树理的身份口吻。

对毛泽东诗词进行较全面的宏观评价的,在朗诵剧中首推毛泽东的警卫员长生伢。他在《序幕》中,就以散文诗的形式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他的诗篇里,有多少初胎奇花,金焰丹华;他的心路上,有多少智流仁静,星月云霞!”“他用心血写诗,诗篇无小我,自然生命绵长;他撷沧桑入词,词花涵大雅,定会万古芬芳。”

身为警卫员的长生伢,似乎没有上过学,但从小跟随诗人毛泽东,朝夕耳濡目染,加上天赋灵气,居然不时出口成章,且时有佳句产生。这段即兴评论,感情丰沛、词采斐然。因为对诗人毛泽东的深度熟悉和了解,所以其评论也是十分贴切中肯的。而且意象瑰奇、音律流利,这段评论本身就充满浓郁的诗意。

联想到长生伢在第十二场《梅花欢喜漫天雪》中那首咏瑞雪迎春的五律:“通宵紧北风,瑞雪满京中。千树披银铠,万家裹絮绒。迎新鞭炮响,辞旧彩灯红。佳节人欢乐,九州瞩望同。”音韵铿锵、粘对工整,感情欢快而有节制,意象鲜明而有余韵。长生伢俨然一位学养深厚的优秀诗人。他的话说得太精彩了,他的诗写得太完美了。反而因此让我对他的诗产生了一点怀疑和不信任。实话实说,不知甘先生能否谅我?

真正对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进行了宏观而又中肯的评价的还是当推朗诵剧尾声中那首合唱《水龙吟·主题歌》:

何来盖世才情?男儿马背敲平仄。

惊雷掣电,狂飙天落,黄钟拍节。

踏破长空,苍山似海,残阳如血。

壮征程万里,红旗翻卷,雄鸡唱,齐天阙。

 

奇士胸中曲折,一行行、流金岁月。

湘江击水,横塘抛泪,豪高婉绝。

战地花黄,悬崖梅俏,阳春白雪。

领骚坛独步,萧韶异彩,史诗光烈。

这首《主题歌》音韵激越、大气磅礴、词意高迈,既是对伟人毛泽东开天辟地、扭转乾坤的神奇人生的艺术总结,又是对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冠绝古今的艺术风格的高度概括。加上诗人毛泽东在《序幕》中的那段自述:“我生长在韶乐奏响的三湘大地,濡染我的是楚语、汉字,熏陶我的是唐诗、宋词。我真想像李白李贺李商隐那样,-辈子读书写诗。他们虽然都经历过个人和国家的种种苦难,可是,他们哪里经历过我们这样的全民族的深重灾难,血与火的严酷炼狱啊!真是,流遍了,郊原血。我的诗心也都付与了金戈铁马。那几首小诗,只不过是马背上颠簸出的倥偬,枪林弹雨迸发出的铿锵,惊涛骇浪拍击出的淋漓呀。”

这是一篇难得的诗人创作经验谈。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也难以让外人知也。幸有诗人知音甘光地先生,灵犀相通,心领神会,终于替诗人毛泽东道出来了,真是一大快事。

早年读过古典文学专家高亨先生写的一首咏毛主席诗词的《水调歌头》,词高韵远,我最为心仪,而今坊间已难得一见,现抄录于后,可与甘先生《主题歌》相映生辉,奇文共赏: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世间,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是空前的,多方面的,把他作为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来研究的著述可谓车载船装,而把他作为诗人、艺术家来表现的作品却如凤毛麟角,这与诗人毛泽东卓越的艺术成就极不相称。因此,当我有幸拜读到诗人甘光地的大型朗诵剧《诗人毛泽东》时,便顿觉眼前一亮,心中一喜:辞世三十多年后的诗人毛泽东,终于又有了一位久违的知音。

其实,我与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也是早有因缘的。我的青春时期正置万花纷谢、万马齐喑的文革之中,各种文学经典名著纷纷被打成毒草,难逃或化为纸浆,或葬身烈火的厄运。幸有毛泽东诗词一册,常伴身边,聊充一时之饥。当时公开发表的三十九首诗词,皆熟能成诵。因此对毛泽东诗词也有些心得,先后写成《毛泽东诗词的动态美》、《试论毛泽东诗词中的山》等论文。但为何我就没有想到将毛泽东诗词创构为史剧或其它文艺作品?仔细想来,只因我远不如甘光地先生胸襟开阔、志趣高远、笔力劲键也。

甘光地先生把自己的创作命名为朗诵剧,读者尤需留意。我们可能看过话剧、歌剧、舞剧,有谁见过朗诵剧呢?作者把朗诵剧称为自己的杜撰,实则是一种独特的创造。马雅可夫斯基曾说,写诗是感情的爆发,而朗诵诗则是感情的更强烈的爆发。只有在朗诵过程中,诗人的感情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展示。因此,用朗诵剧的形式来表现富于革命浪漫主义激情的诗人毛泽东及其他的诗词,不仅是新颖独创的,而且是合时得体、正得其宜的。

纵观朗诵剧《诗人毛泽东》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着力再现、烘托和拓展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意蕴;一是通过剧中人物之口对诗词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解读、赏析和评价。应当说,朗诵剧对毛泽东诗词意境的烘托再现是成功的,是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首先是因为作者把毛泽东诗词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中,剧中人多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及亲人等历史见证人;其次是因为作者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诸如分角色朗诵、配乐、影视效果、舞台布景等等,尽可能地还原和重现当时人物情景及环境气氛。我深信,无论是搬上舞台,还是搬上银屏,都会取得极佳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部吟诵和再现诗人毛泽东的诗歌创作风景、解读其心路历程的大型朗诵剧,剧中除了直接引用了大量毛泽东诗词原作和相关友人诗作以外,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作者为剧中人物包括毛泽东代拟了不少诗词或独白。这可能是作者特别着力之处,也可以说是这个朗诵剧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这些代拟诗词大多写得贴切自然,浑然无迹,既符合人物身份口吻,又贴近当时情景氛围。若非作者在《题解》中特别指明,读者真会以为完全出自剧中人物手笔。如第一场《学不成名誓不还》中,毛泽东及其胞弟毛泽民的两首咏家乡韶山风物的诗,均写得音韵铿锵,气度不凡。请看:

毛泽民:韶山溪水云中来,娥皇女英梳妆台。

                韶乐玉箫百鸟唱,凤凰起舞自蓬莱。

                水润千竿万山碧,钟灵毓秀出人才。

毛泽东:七二芙蓉美韶山,几峰相断几峰连。

                磅礴苍茫数百里,万树千村隐其间。

                石鼓声声胭脂井,凤凰翩翩仙女泉。

                山泉育我农家仔,脚踏韶峰志不凡。

九州辽阔鲲鹏瞰,四海波涛鱼鲸翻。

告别亲友踏征程,他日相逢青云天。

两首七言诗语言典雅、声韵响亮、诗中有画、画中含情。不同的是毛泽民的诗重在突出韶山之美,意在委婉挽留毛泽东,劝他不要急于离开故乡;而毛泽东的诗重在强调韶山之雄,借以寄托其旋转乾坤的鲲鹏之志。自古诗言志,诗缘情,真乃人如其诗,诗如其人。

再如第三场《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中,毛泽东与杨开慧夫妻二人的联句诗:

毛泽东:开慧,回想十年前在北平——

        北海冰雪覆,铁骑披银甲。

杨开慧:镜湖映塔影,白梅绽奇葩。

毛泽东:融雪润故土,菁莪萌新芽。

杨开慧:清风抚柳叶,红豆吐春华。

……

毛泽东:柔肠你用健笔写,

杨开慧:豪情我能婉约抒。

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出口成章,触手成春,真可谓夫唱妇随,珠联璧合。尤其精彩的是最后两句,写出了夫妻二人的侠骨柔情,剑胆箫心,令人回味不尽。

又如第十一场《别梦依稀咒逝川》代杨开慧写的一首《蝶恋花》:霜重横塘残月柳,天上人间,孰料两分手。

心系井冈献所有,祝君早饮庆功酒。

一唱雄鸡天下白,六亿神州,杨柳春风舞。

但愿尘寰无怨府,杨花洒作流星雨。

这是一首和韵词,写作有一定难度。而此词情景交融,吻合当时特殊的情景与心境,颇有毛泽东《蝶恋花》词余韵,实属不易。

甘光地先生为了写好这个朗诵剧,对中国现代革命史下足了功夫,因此他对剧中人物身世经历、性格修养了然于胸,而且充满敬仰热爱之情,加上其深厚的诗文艺术功底,运笔行文自有一种行云流水、驾轻就熟之势。

作为一位震古铄今、气吞山河的卓越诗人,毛泽东的诗艺成就与其政治功绩一样,都是足以彪炳千秋,永垂青史的。对他的诗词艺术进行赏析评价的著述虽多,但用诗词的形式进行赏析评价的却颇为鲜见,比较有影响的只有陈毅、郭沫若、柳亚子等少数几位老一辈革命家和诗人的几首相关诗词。尤为可喜的是甘光地先生在朗诵剧中借剧中人物之口,以诗词形式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有对毛泽东的某一首诗进行评价的,如为周恩来代拟的评《长征》的一首七绝:

金戈万里铁流洪,盘古于今谁比雄?

夸父肝胆精卫血,史诗绝唱东方龙。

毛泽东的长征诗,一扫古代从军诗的悲凉哀怨,歌颂了工农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堪称描绘军人英雄形象的千古绝唱。而这首论诗绝句形象生动、音韵响亮、史论结合、器大声宏,即使把它放在唐宋人的论诗绝句中,也毫不逊色。再如杰出的人民作家赵树理评价毛泽东写给“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那首《临江仙》说:“眼前景,面前人,当今事,即时情,现成语,别样韵。”可谓脱口而出,自然成韵,一首三言诗,一篇好诗评。既揭示了评论对象的艺术特征,又符合赵树理的身份口吻。

对毛泽东诗词进行较全面的宏观评价的,在朗诵剧中首推毛泽东的警卫员长生伢。他在《序幕》中,就以散文诗的形式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他的诗篇里,有多少初胎奇花,金焰丹华;他的心路上,有多少智流仁静,星月云霞!”“他用心血写诗,诗篇无小我,自然生命绵长;他撷沧桑入词,词花涵大雅,定会万古芬芳。”

身为警卫员的长生伢,似乎没有上过学,但从小跟随诗人毛泽东,朝夕耳濡目染,加上天赋灵气,居然不时出口成章,且时有佳句产生。这段即兴评论,感情丰沛、词采斐然。因为对诗人毛泽东的深度熟悉和了解,所以其评论也是十分贴切中肯的。而且意象瑰奇、音律流利,这段评论本身就充满浓郁的诗意。

联想到长生伢在第十二场《梅花欢喜漫天雪》中那首咏瑞雪迎春的五律:“通宵紧北风,瑞雪满京中。千树披银铠,万家裹絮绒。迎新鞭炮响,辞旧彩灯红。佳节人欢乐,九州瞩望同。”音韵铿锵、粘对工整,感情欢快而有节制,意象鲜明而有余韵。长生伢俨然一位学养深厚的优秀诗人。他的话说得太精彩了,他的诗写得太完美了。反而因此让我对他的诗产生了一点怀疑和不信任。实话实说,不知甘先生能否谅我?

真正对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进行了宏观而又中肯的评价的还是当推朗诵剧尾声中那首合唱《水龙吟·主题歌》:

何来盖世才情?男儿马背敲平仄。

惊雷掣电,狂飙天落,黄钟拍节。

踏破长空,苍山似海,残阳如血。

壮征程万里,红旗翻卷,雄鸡唱,齐天阙。

 

奇士胸中曲折,一行行、流金岁月。

湘江击水,横塘抛泪,豪高婉绝。

战地花黄,悬崖梅俏,阳春白雪。

领骚坛独步,萧韶异彩,史诗光烈。

这首《主题歌》音韵激越、大气磅礴、词意高迈,既是对伟人毛泽东开天辟地、扭转乾坤的神奇人生的艺术总结,又是对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冠绝古今的艺术风格的高度概括。加上诗人毛泽东在《序幕》中的那段自述:“我生长在韶乐奏响的三湘大地,濡染我的是楚语、汉字,熏陶我的是唐诗、宋词。我真想像李白李贺李商隐那样,-辈子读书写诗。他们虽然都经历过个人和国家的种种苦难,可是,他们哪里经历过我们这样的全民族的深重灾难,血与火的严酷炼狱啊!真是,流遍了,郊原血。我的诗心也都付与了金戈铁马。那几首小诗,只不过是马背上颠簸出的倥偬,枪林弹雨迸发出的铿锵,惊涛骇浪拍击出的淋漓呀。”

这是一篇难得的诗人创作经验谈。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也难以让外人知也。幸有诗人知音甘光地先生,灵犀相通,心领神会,终于替诗人毛泽东道出来了,真是一大快事。

早年读过古典文学专家高亨先生写的一首咏毛主席诗词的《水调歌头》,词高韵远,我最为心仪,而今坊间已难得一见,现抄录于后,可与甘先生《主题歌》相映生辉,奇文共赏: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世间,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