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剧目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一戏一评•专家评论”(四)
   发布时间:2019-08-12    点击:4553

年画传文脈,川腔唱人情

       ——清新轻松的《文昌第一福》


樊明君

 

一幅画、两岸情、三代人,歌舞演民俗、年画传文脈,川腔唱人情,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参演剧目,绵阳艺术中心创作演出的新编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2019年8月6日在成都新声剧场,以清新活泼的演出形式带给观众轻松愉悦的观剧体验。

川剧《文昌第一福》围绕一幅名为“天下第一福”的文昌年画给山爷爷、奶奶、师兄、玉兰、小芳、大龙、天天等三代人所带来的命运跌宕,展示文昌年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与发展,并以此表现当下乡村振兴大潮中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该剧透过村支书玉兰在带领村民挖掘文昌年画文化、拓展文旅融合产业富民路的过程中,巧遇跨越海峡而来的台湾青年天天重金悬赏寻找“天下第一福”,从而引发宁静村民心中人性波澜,由此引出一段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传奇戏剧故事。

戏剧与文学一样被称为“人学”,是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探讨人性为主的舞台艺术,该剧一度创作编剧唐虎把笔墨重点由写事写物转到写人上来的选择和创意是可取的,我们在演出进程中从玉兰、山爷爷、小芳、天天等几个鲜活舞台人物形象中看到各具特征的人物个性,表明该剧把重金寻年画的事和“天下第一福”的物都仅当成故事发生的背景,让玉兰、山爷爷、小芳、大龙等人在其间展开人生演绎和情感冲突的创意是成功的。当然,如果戏剧故事更集中,人物关系纠葛更紧密,有关“天下第一幅”的传奇逻辑编写得更值得推敲一些则该剧的艺术观赏性和人物感染力则会更强。

导演,该剧的二度创作是最值一提的创作环节,刘毅导演、唐虎(执行导演)、蒋淑梅副导演、王紫娟副导演为该剧从案头文学剧本到舞台立体呈现的戏剧演出,作了很多成功的创造、探索和尝试。时空自由、人物内心外化等戏曲本原特征与手法在该剧的舞台呈现中都有入情入理的巧用和化用。山爷爷充满挣扎、愧疚、悔恨等情感内心,在剧中被外化为一个人,由演员扮演山爷爷的内心,这个手法大胆、浪漫、充满想象,演出中收到良好的剧场效果。在我们传统川剧中,外化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很多,比如运用帮腔直接唱出人物内心想法,又比如运用大段唱腔抒发人物内心冲突等等,当然也有人物利用自言自语内心独白打背弓,但像《文昌第一福》中直接由一个演员扮演人物的内心,并与其当场展开两个人内心世界互掐的表演,将人物内心细致入微地表达得淋漓尽致则更显其难得。剧中更为大胆的艺术处理还在于人物与人物内心展开对话和争论的同时,运用自由时空在舞台的另一端,让山爷爷与师兄再同台展开隔空对话,这一场景处理,把自由时空这一戏曲本原特征与外化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叠加运用,有意境有情感有人物有个性。

这样的手法在前面一场表达天天与奶奶隔着海峡通过回放来展示往事的“暂停”和“播放”中有更为巧妙的运用,在下半场玉兰与奶奶见面时两人通过转动一扇门就实现两岸跨越同居一室的手法,也源于传统而又美于传统,让人在想到“大跨一步、打过转转就拢了”的传统表演程式时又体验到舞台上表现出来的轻缓而又温情的美感。

导演环节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传统手法借用,这就是“挂画”,表演挂画的演员仇小青形象美,跳椅子的技巧也完成得娴熟有韵味,但由于“挂画”表演过程中,在一旁配演的大龙和天天与挂画的小芳之间没有情感纠葛,没有心心相印的规定情景,因而这一手法的借用就有为了挂画而挂画的感觉。我们知道,传统戏中挂画技巧的表演最令人心动的是少女耶律含嫣春心萌动下的那颗跳动的心,而《文昌第一福》中借用这一手段来表达小芳时却没有了这一动人情愫,当然,这与扮演小芳、天天和大龙的三个演员无关,这主要还是在一度创作环节没有把小芳、天天和大龙这三个年轻人纠葛起来的人物关系设置有关。顺便提一下的是大龙这个角色,尽管扮演大龙的演员桂豪杰很认真也很努力,外形俊,但由于其与山爷爷之间的师徒传承关系不紧,与小芳之间也无爱情可言,这就处处显得多余,全剧有无大龙这一角色完全无关紧要,从这个角度讲,要么在编导环节赋予大龙更多的戏份或者说任务,要么去掉这个角色或许更能集中笔墨去塑造和刻画小芳与天天。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感,仅供参考。

导演环节引入大量的舞蹈来表现川北民俗,九大碗、莲花落、剪纸等多种民俗在剧中都有歌舞形式的体现,这不仅丰富了全剧的色彩,而且也增加了全剧的观赏性,但几乎所有的歌舞都是群演群跳,而且满台都是人的舞蹈让观众应接不暇,一个接一个的群舞同质化倾向明显,一场演出下来让观众记住特色鲜明的载歌载舞反而没有几段。如果某一段或两段舞蹈用三两个演员来演,并将舞蹈尽量戏曲化一些,那么全剧中的歌舞内容就其形式而言则会更加体现多样性。

该剧“时空间离”的手法也运用较多,当然如果在运用时空间离时适度回避一下“打人海战术”或许效果会更佳,特别是“画话音”的运用时,一句话外音同时出现六个演员,其实在川剧传统戏中,比如张三李四,唐七唐八、张千李万、来福得贵、春桃梅香等等,体现着对称美的角色设置就更适合用于画外音这样的内容表达,比目前剧中一下子出现六个甚至八个群角挤成一堆只为讲一句画外音的手段或许会更简洁明了。当然,这也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艺术观,不对之处,敬请忽略。

戏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艺术,演员,当然是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最终体现者,所有的戏剧创意和思想最终都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递。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蒋淑梅领衔主演的玉兰,唱演俱佳,剧中几板充满传统韵味唱段,咬字圆润清晰,行腔自如婉转,如百灵鸟般的声腔余音绕梁。蒋梅花出场一腔定太平,随着剧情的深入,玉兰这一角色,亲和、深情而又大气的人物性格跃然舞台。

张庆模扮演的山爷爷形象气质俱佳,人物个性突出,当然,如能再把山爷爷作为一代年画大师代表的内在气度表现得更充足一些,把其与普通的农村山爷爷形象有所区别开来的话,这个人物的舞台形象或许会更为丰满一些。优秀青年演员王耀超扮演的台湾青年天天,外形秀美、表演清新,观众眼缘很好,留下的印象也较深,如果能在讲白中适度加入一两句带有标志性的“台北口音”则其从台湾来的当代青年的身份会交待得更加形象和深入。

此外,杨波扮演的李扯白、仇小青扮演的小芳、桂豪杰扮演的大龙,吴杰扮演的影子等都体现了曾经作为川剧重镇的绵阳川剧又有了年轻的后来人,这是可喜可贺的。特别是李扯白和影子这两个角色体现了绵阳川剧的丑行与武行还有年轻的艺术人才存在。

该剧舞美采用写意水墨山水风格,清新淡雅,在现代戏中营造戏曲诗化舞台意境,音乐唱腔设计纯正川腔川韵与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演出进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剧场效果。

从编创、导演、演员、舞美、唱腔等多方面综合来看,《文昌第一福》是一部具有良好基础的新编现代川剧。歌舞与民俗表演和川剧本原艺术特征的传承在舞台演出中也有精彩的呈现。



作者:樊明君 (四川省川剧院)

 

年画传文脈,川腔唱人情

       ——清新轻松的《文昌第一福》


樊明君

 

一幅画、两岸情、三代人,歌舞演民俗、年画传文脈,川腔唱人情,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参演剧目,绵阳艺术中心创作演出的新编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2019年8月6日在成都新声剧场,以清新活泼的演出形式带给观众轻松愉悦的观剧体验。

川剧《文昌第一福》围绕一幅名为“天下第一福”的文昌年画给山爷爷、奶奶、师兄、玉兰、小芳、大龙、天天等三代人所带来的命运跌宕,展示文昌年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与发展,并以此表现当下乡村振兴大潮中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该剧透过村支书玉兰在带领村民挖掘文昌年画文化、拓展文旅融合产业富民路的过程中,巧遇跨越海峡而来的台湾青年天天重金悬赏寻找“天下第一福”,从而引发宁静村民心中人性波澜,由此引出一段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传奇戏剧故事。

戏剧与文学一样被称为“人学”,是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探讨人性为主的舞台艺术,该剧一度创作编剧唐虎把笔墨重点由写事写物转到写人上来的选择和创意是可取的,我们在演出进程中从玉兰、山爷爷、小芳、天天等几个鲜活舞台人物形象中看到各具特征的人物个性,表明该剧把重金寻年画的事和“天下第一福”的物都仅当成故事发生的背景,让玉兰、山爷爷、小芳、大龙等人在其间展开人生演绎和情感冲突的创意是成功的。当然,如果戏剧故事更集中,人物关系纠葛更紧密,有关“天下第一幅”的传奇逻辑编写得更值得推敲一些则该剧的艺术观赏性和人物感染力则会更强。

导演,该剧的二度创作是最值一提的创作环节,刘毅导演、唐虎(执行导演)、蒋淑梅副导演、王紫娟副导演为该剧从案头文学剧本到舞台立体呈现的戏剧演出,作了很多成功的创造、探索和尝试。时空自由、人物内心外化等戏曲本原特征与手法在该剧的舞台呈现中都有入情入理的巧用和化用。山爷爷充满挣扎、愧疚、悔恨等情感内心,在剧中被外化为一个人,由演员扮演山爷爷的内心,这个手法大胆、浪漫、充满想象,演出中收到良好的剧场效果。在我们传统川剧中,外化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很多,比如运用帮腔直接唱出人物内心想法,又比如运用大段唱腔抒发人物内心冲突等等,当然也有人物利用自言自语内心独白打背弓,但像《文昌第一福》中直接由一个演员扮演人物的内心,并与其当场展开两个人内心世界互掐的表演,将人物内心细致入微地表达得淋漓尽致则更显其难得。剧中更为大胆的艺术处理还在于人物与人物内心展开对话和争论的同时,运用自由时空在舞台的另一端,让山爷爷与师兄再同台展开隔空对话,这一场景处理,把自由时空这一戏曲本原特征与外化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叠加运用,有意境有情感有人物有个性。

这样的手法在前面一场表达天天与奶奶隔着海峡通过回放来展示往事的“暂停”和“播放”中有更为巧妙的运用,在下半场玉兰与奶奶见面时两人通过转动一扇门就实现两岸跨越同居一室的手法,也源于传统而又美于传统,让人在想到“大跨一步、打过转转就拢了”的传统表演程式时又体验到舞台上表现出来的轻缓而又温情的美感。

导演环节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传统手法借用,这就是“挂画”,表演挂画的演员仇小青形象美,跳椅子的技巧也完成得娴熟有韵味,但由于“挂画”表演过程中,在一旁配演的大龙和天天与挂画的小芳之间没有情感纠葛,没有心心相印的规定情景,因而这一手法的借用就有为了挂画而挂画的感觉。我们知道,传统戏中挂画技巧的表演最令人心动的是少女耶律含嫣春心萌动下的那颗跳动的心,而《文昌第一福》中借用这一手段来表达小芳时却没有了这一动人情愫,当然,这与扮演小芳、天天和大龙的三个演员无关,这主要还是在一度创作环节没有把小芳、天天和大龙这三个年轻人纠葛起来的人物关系设置有关。顺便提一下的是大龙这个角色,尽管扮演大龙的演员桂豪杰很认真也很努力,外形俊,但由于其与山爷爷之间的师徒传承关系不紧,与小芳之间也无爱情可言,这就处处显得多余,全剧有无大龙这一角色完全无关紧要,从这个角度讲,要么在编导环节赋予大龙更多的戏份或者说任务,要么去掉这个角色或许更能集中笔墨去塑造和刻画小芳与天天。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感,仅供参考。

导演环节引入大量的舞蹈来表现川北民俗,九大碗、莲花落、剪纸等多种民俗在剧中都有歌舞形式的体现,这不仅丰富了全剧的色彩,而且也增加了全剧的观赏性,但几乎所有的歌舞都是群演群跳,而且满台都是人的舞蹈让观众应接不暇,一个接一个的群舞同质化倾向明显,一场演出下来让观众记住特色鲜明的载歌载舞反而没有几段。如果某一段或两段舞蹈用三两个演员来演,并将舞蹈尽量戏曲化一些,那么全剧中的歌舞内容就其形式而言则会更加体现多样性。

该剧“时空间离”的手法也运用较多,当然如果在运用时空间离时适度回避一下“打人海战术”或许效果会更佳,特别是“画话音”的运用时,一句话外音同时出现六个演员,其实在川剧传统戏中,比如张三李四,唐七唐八、张千李万、来福得贵、春桃梅香等等,体现着对称美的角色设置就更适合用于画外音这样的内容表达,比目前剧中一下子出现六个甚至八个群角挤成一堆只为讲一句画外音的手段或许会更简洁明了。当然,这也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艺术观,不对之处,敬请忽略。

戏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艺术,演员,当然是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最终体现者,所有的戏剧创意和思想最终都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递。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蒋淑梅领衔主演的玉兰,唱演俱佳,剧中几板充满传统韵味唱段,咬字圆润清晰,行腔自如婉转,如百灵鸟般的声腔余音绕梁。蒋梅花出场一腔定太平,随着剧情的深入,玉兰这一角色,亲和、深情而又大气的人物性格跃然舞台。

张庆模扮演的山爷爷形象气质俱佳,人物个性突出,当然,如能再把山爷爷作为一代年画大师代表的内在气度表现得更充足一些,把其与普通的农村山爷爷形象有所区别开来的话,这个人物的舞台形象或许会更为丰满一些。优秀青年演员王耀超扮演的台湾青年天天,外形秀美、表演清新,观众眼缘很好,留下的印象也较深,如果能在讲白中适度加入一两句带有标志性的“台北口音”则其从台湾来的当代青年的身份会交待得更加形象和深入。

此外,杨波扮演的李扯白、仇小青扮演的小芳、桂豪杰扮演的大龙,吴杰扮演的影子等都体现了曾经作为川剧重镇的绵阳川剧又有了年轻的后来人,这是可喜可贺的。特别是李扯白和影子这两个角色体现了绵阳川剧的丑行与武行还有年轻的艺术人才存在。

该剧舞美采用写意水墨山水风格,清新淡雅,在现代戏中营造戏曲诗化舞台意境,音乐唱腔设计纯正川腔川韵与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演出进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剧场效果。

从编创、导演、演员、舞美、唱腔等多方面综合来看,《文昌第一福》是一部具有良好基础的新编现代川剧。歌舞与民俗表演和川剧本原艺术特征的传承在舞台演出中也有精彩的呈现。



作者:樊明君 (四川省川剧院)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